自去年年末以来,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梳理,自2024年12月以来,已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涉及2万亿市值。

去年12月以来计划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盘点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朱玥怡

这12家公司中,7家在上海上市,5家在深圳上市,具体到上市板而言,4家来自上交所主板,3家来自上交所科创板,2家来自深交所主板,3家来自深交所创业板。企业所属的行业则较为多元,分散在制药、食品、汽车零部件、工业机械、半导体等多个行业。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上述企业中一半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风格上,大盘成长型企业占了6家,另有3家属于大盘平衡型,1家属于大盘价值型,2家属于中盘成长型。

从上市时间来看,4家企业A股上市尚不足3年,其中最年轻的一家江波龙于2022年8月上市。

在描述赴港上市目的时,“国际化”“全球化”成为关键词。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多家企业提到,希望通过赴港上市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和形象,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例如晶澳科技(002459.SZ)提到,赴港上市可加快公司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均胜电子(600699.SH)提到,赴港上市可满足公司在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业务+资本”联动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也有数家企业瞄准登陆联交所为业务和资金打开的想象空间。例如主营半导体显示面板的和辉光电-U(688538.SH)特别在公告中提到,赴港上市有助于“提升公司高端AMOLED面板产品的产能比例”。主营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的峰岹科技(688279.SH)则提到,赴港上市能让公司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和股东组成,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为何港股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热门目的地?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全球化资本运作平台。头部企业通过港股上市,可直接吸引全球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助力其全球工厂建设和全球市场份额争夺。此外,港股募资可补充外汇储备,满足欧元、美元等投资需求,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2024年A股IPO审核趋严、募资速度放缓,促使企业转向港股。”王杰表示,例如正力新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因A股上市遇阻后转战港股,港股相对宽松的审查流程(如无需盈利门槛)和更短的上市周期成为关键优势。

王杰认为,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行业的认可度较高,且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吸引新兴科技企业。此外,2024年港股IPO市场回暖,流动性改善成为重要吸引力。

“从后续走势来看,资金关注度或将从科技股转向价值股。长期来看港股牛市将进一步延续。”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提出,近期港股行情主要由产业催化,DeepSeek横空出世推动中国AI产业迈向新阶段。自1月底开始,港股市场受到科技板块的引领开始快速回升。资金结构方面,外资短期冲击较强,而南向延续稳定持续流入的态势,将成为港股市场长期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