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了能加热,闲时能充电……白底加粗的大字,张贴在蜂享驿站·中山东区远洋站透明的落地窗上,格外显眼。走进驿站,饮用水、空调、桌椅、微波炉等设备一应俱全,不少户外劳动者们聚在这里,给手机充电,续杯热水暖暖手,靠在沙发上歇歇脚,为工作积蓄能量。

2022年以来,中山市大力实施以聚“蜂”工程为总纲,以强“蜂”行动、暖“蜂”行动、先“蜂”行动为支撑的“一工程三行动”。目前,中山已建成包含党群服务中心、蜂享驿站、暖蜂商户、暖蜂社区等在内的暖“蜂”场所超1300个,为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务。

服务:外卖员有了固定的补水、充电、休息去处

来到中山首个24小时智慧化蜂享驿站——东区远洋站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黄红相间的集装箱式建筑。“蜂享驿站,美好生活与你分享”,醒目的招牌旁是一大块透明的玻璃落地窗,驿站内不少户外劳动者们正在休息。

在驿站旁边的新业态党建主题公园里,南都记者看到了不少骑着电动自行车过来歇息的外卖小哥。他们或在大榕树下鹅黄色座位上,或在秋千上,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享受难得的休憩时光。

不少外卖小哥正在歇息。

“原来这里还只有一棵大榕树和一片草地,我们想休息的时候只能蹲在树下或者直接坐在草坪上,很不方便。”外卖小哥谢先生表示,由于旁边商场订单数量较多,很多外卖员在送餐高峰期过后都会选择在这里解决午饭、午休问题,“这里有了驿站后,我们可以说有了一块容身之地,补水、充电、休息都有了一个好去处。”

来到蜂享驿站门口,通过门禁刷脸进门后感受到了一阵暖风,倚窗而建的桌子上是一排充电插座。“工商保险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知识50问”等专门面向户外劳动者们的相关资料整齐摆放在桌上。而同样摆放在桌上的还有十多个保温杯,可以看出有部分的新形态就业者们已经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相关留言。

“能有个歇脚的地方感觉很温暖,希望驿站可以一直开下去”“希望小屋能提供更多的暖心服务,越办越好”……这些来自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们的留言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被中山的温暖与爱所感动。

建设:“小哥共治议事会”共商热点难点

据了解,蜂享驿站项目以“车轮上”的新就业群体为重点,实施以聚“蜂”工程为总纲,以强“蜂”行动、暖“蜂”行动、先“蜂”行动为支撑的“一工程三行动”。蜂享驿站作为工会驿站的一部分,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中山市总工会组织动员全市力量,高速高效推进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建设。目前全市建成180多个工会驿站,覆盖职工群众79万人,日服务户外劳动者3600人次,年服务突破131.5万人次,基本实现城市重点区域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

“蜂享驿站中的‘蜂’是指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们,他们默默地为中山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高速运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服务。”东区街道远洋社区党委书记徐晓丹介绍起驿站名字的由来,“我们能做到的,是给他们一个休息用餐的地方,让他们也能夏季有清凉、冬季有温暖。”

徐晓丹表示,驿站每天基本上都有300多人次的数据,深夜会有50人次左右,可以说驿站24小时都有人光顾。“有人喜欢来、愿意来,就证明着蜂享驿站项目是个成功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完善驿站建设,远洋社区在党建公园内的榕树下设立了“红心议事角”。“我们会定期组织‘小哥共治议事会’,共同商议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了商圈停车出入口开放等‘关键小事’。”徐晓丹说道。

完善:部分蜂享驿站还需要加强运维

远洋社区蜂享驿站只是蜂享驿站的一个缩影,“蜂享驿站”的建设打通了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最后一米”,也为周边居民群众以及户外劳动者们提供一个路上的“家”,使他们行走在路上,温暖在心中。但是在蜂享驿站的运营维护中,南都记者走访中发现,部分蜂享驿站出现了设备故障、提供的物质过期、服务时间短等现象。

2025年1月,在蜂享驿站花苑站,记者发现站内安全药箱存在多种过期物品,包括已过期3个月的弹性绷带(2022年10月生产,有效期24个月)、已过期7个月的藿香正气滴丸(有效期至2024年6月),但工作人员并未对过期物品进行清理。而且驿站内的无线网络设施贴上了“坏了”的意见卡,记者尝试连接网络显示失败。

已过期3个月的弹性绷带。

“好多蜂享驿站都是工作日只开到下午5点,周末更是只开到下午4点。”外卖员袁先生告诉记者,有时还会出现迟开门或早关闭的情况,“晚上我们也会跑单,想要多一点24小时运营的驿站。”南都记者了解到,部分蜂享驿站是联合建设,每天的服务时长受联建单位人员的上下班时间影响。

书籍未整理。

还有驿站使用率较低,出现了物品摆放杂乱无人清理的情况。1月17日,南都记者探访蜂享驿站竹苑站的时候,发现站内的书籍零乱堆叠,有部分报纸散落在地,所有设备并未打开。附近的社区居民赵奶奶告诉记者,蜂享驿站长期不来人,只是偶尔有些附近的孩子进去看书,“设备不怎么打开,里面空气那么浑浊,大家只是歇息一会儿,就会选择在外面。”

微评:城市里的蜂享驿站,服务与治理的双向奔赴

蜂享驿站不仅是“以服务换服务”的阵地,还是“以服务促治理”的信息枢纽,通过“蜂享驿站”这个平台,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户外劳动者们成为社区的“民情前哨”,城市文明的“公益使者”,实现服务与治理的双向奔赴。需要注意的是,蜂享驿站的建设并不是建成即可,还需要持续跟进改善,进一步加强其日常管理工作。这也说明蜂享驿站的建设和发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中山各政府部门和各镇街的共同努力。

统筹:唐建丰 董淑云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