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行政执法中的“烦企扰民”问题怎么破?长沙明确将“无事不扰”四个字写进方案。日前,记者从长沙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长沙市环境优化提升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部署五大行动30项具体举措,聚力攻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不少企业的期望。此次,长沙明确将“无事不扰”四个字写进《方案》:在生态环境、住建、市场监管等领域探索开展诚信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同时,针对美容美发、运动健身、教育培训等信用风险较高、投诉较集中的预付式消费领域,制订综合监管风险点清单,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方案》提出,推进综合监管改革。编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指引(2025版),提升联合抽查事项清单覆盖率;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大力推广非现场检查;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推进“综合查一次”;探索设立“企业宁静日”制度。

去年,长沙启动实施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扫码留痕管理工作,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有效提高行政执法检查的规范性、透明度。《方案》提出,切实规范执法检查,全面实施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扫码留痕管理;健全完善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权基准,推进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即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合理统筹市县两级行政检查计划,严格限定检查频次。                   

记者李姝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