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先锋”凝聚在党旗下(前沿观察·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③)

——四川省加强农民工党员管理工作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何昭宇 王明峰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5日第 19 版)

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桌上摞着一沓红信封。社区党委书记黄勇淇取出一封,信中写道:“今天特地写信来,想要对贵党组织党员赵德斌同志进行表扬与肯定……”

“赵德斌是来自达州市的农民工党员,他协助社区成立微基金,帮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多个,广受好评。”黄勇淇介绍,社区每年致信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通报党员思想动态、工作表现。

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到”,是农民工党员管理面临的难题,必须创新思路举措。一封表扬信,连起流入地与流出地,正是当地推动农民工党员管理提质增效的一种新探索。

四川是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常年达2500万人,其中农民工党员84.3万名。如何让流动的“先锋”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近日,记者深入成都、宜宾等地采访。

如何推进摸排管理精准化

流入地强化日常走访,流出地成立驻外流动党组织

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个巨大沙盘映入眼帘,上面插满了小牌子,标有各个小区、楼栋的网格员姓名、流动党员数目等信息。

流动党员数目,是如何精确到每栋楼的?

小区公示栏、楼栋大门口、电梯间……在社区各个醒目位置,都能看到流动党员报到二维码。只要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