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杀伐果断,甚至手段有些残忍。但是作为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又给予高度评价。该如何看待吕后呢?本期视频,我们请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副教授王弘治继续讲《史记》中的人物——吕后。
王弘治讲吕后(03:31)
吕后,作为一个女政治家,她能够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和她的丈夫汉高祖刘邦分不开,但是刘邦并非只是吕后登上她人生巅峰的助力,反而可能是她人生中最大的阻力。
在楚汉相争,也就是在天下纷争最乱的时候,吕后和刘邦的其他家人一起被扣在项羽的楚营当中。而这个时候,刘邦在关中重新纳了妃子,生了儿子。他还甚至有这样的话:我终不能让吕后生的儿子,能够在我的爱子之上。还有所谓的“白马之盟”,就是刘邦在死之前,为了阻止吕后,生怕她把老刘家的江山给祸害了,跟功臣们杀白马立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没有功劳而封侯的,天下共诛之。
不要小看女性,吕后最后突破了重重的阻碍,尤其是突破了刘邦为她设置的重重阻碍。
刘邦死后,她作为天下的实际主宰者,没有完全按照刘邦既定的方针办。第一个就是废除了“挟书律”。“挟书律”是秦始皇定的,也就是说禁止民间私人藏书,如果被抓到私人藏书的话,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条法律在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并没有被废止。可以说废止了“挟书律”,对于汉代的文化兴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刘邦当时进入关中以后,与老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国无法不立”,到了吕后二年的时候,她发布了“二年律令”,其中有非常完备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另外,在经济方面,她也废止了刘邦所定义的对商人的严格限制。她要“重农宽商”。商人们在社会处境上有多一点宽松的环境,推动了国家工商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司马迁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吕后绝对称得上是称职的。司马迁对吕后有一个评价,典型地能反映出她这一生。司马迁说“高后为人刚毅”,“刚”就是刚强,“毅”在古汉语当中还有一个意思是“多杀”。吕后这个人杀伐决断,也是超过一般男子的。比如说死在她手里的功臣韩信、彭越,(都是)当时刘邦剿灭项羽时候的重要功臣。彭越被人告发说要谋反,刘邦并没有判他死刑,(而是)判他流放。结果在他流放的半途上遇到吕后,彭越就诉苦,请吕后能够帮忙,帮他申冤。吕后表面上答应,但是带着他到了刘邦的跟前以后马上就说:像彭越这样的人物,你不能留着他,必须要杀了他。像这样一些以前叱咤天下的大人物,吕后说杀就杀了,杀伐决断。所以,我们说吕后“刚毅”,除了说她非常的坚定以外,还隐含了她过多杀伐的一种批评。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尤其是身陷于政治漩涡当中的女性,如果她想要逆袭,想要突破“大猪蹄子”丈夫对她的种种限制和迫害,没有这种刚毅的性格,我想她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何必一定要带着传统的眼光,去评判她,在政治的决断场中,男性统治者们所做的“坏事”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