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2月18日电 (杨玉婷 张浩 孔令雪)银发苍苍的老人笑靥如花,在精心布置的活动室里享受着天伦之乐;稚嫩孩童的欢声笑语,在五彩斑斓的童趣天地里回荡,洋溢着纯真与希望;充满活力的妇女自信优雅,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走进林西县大营子乡,“一老一小一妇”各有所得,一幅幅温馨的画面缓缓展开。
“老有所养”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大营子乡土庙子村沉浸在一片喜庆与温馨的氛围之中。这个节日,对于年满六十八周岁的李永富大爷来说,尤为特别。在敬老补贴金发放仪式上,他满心欢喜地领取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新春祝福”——这是他连续第八年收到的养老补助金。手捧这份沉甸甸的心意,李永富大爷感慨万分:“现在生活越过越好都要感谢党组织!”
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已连续九年坚持在春节前夕向年满六十周岁的村民发放养老补助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让每一位村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发说
同样的温暖也在富康新村暖心食堂里悄然流淌。雪白的饺子在滚烫的水中上下翻飞,精致的家常菜一道道上桌,老人们围坐在方桌旁,倾听着外面传来的阵阵锣鼓声,96岁老人刘凤云和大家说起自己的故事,“在新村居住今年正好6年,孩子们都在外地忙不能经常回来陪我,有我这帮老伙伴和志愿者才感觉生活有意思多了,如今还有了暖心食堂,更是方便,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长寿有一个安稳的晚年。”
“大营子乡聚焦农村老年人生活,在兜底保障、失能集中照护等职能基础上,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和更为周到的养老服务。”林西县大营子乡政府乡长李勇说。
“幼有所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寒假尚未结束,大营子乡草原书屋已经迎来了众多渴望知识的小朋友。为了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阅读环境,志愿者们早早地就在书屋等候,他们热情地引导孩子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耐心地介绍每本书的内容和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宝藏。
宋林卓小朋友兴奋地说:“我是住宿生,以前在学校阅读课外书不太方便。现在有了线上阅读,不仅能积累我的知识储备,还能实时打卡记录。我要和同学们分享这个好消息,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大营子乡还定期开展各类关爱儿童成长的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向孩子们普及了健康阅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选择积极、健康的读物。“我们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特色活动和关爱服务,常态化开展儿童安全知识讲座和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出行安全意识,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大营子乡政府副乡长姜淑媛介绍。
“妇有所得”赋能女性绽放光彩
忙碌的大营子乡东升村玉米皮工艺品生产车间里大家各司其职,设计、切割、粘贴、包装,几瓣玉米皮、几把简单的工具,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在大营子乡间手工艺人的手中,经过一番加工,竟变成“高大上”的装饰画,一套“十二生肖”手工艺品就展现在大家面前。而这些手艺人都是在家的妇女同志。“以前冬季,我们只能外出务工,顾不上家里,自从村里办起玉米皮贴画产业,都把我们培训变成了‘手艺人’,守家在地能挣到钱”东升村村民胡玉霞感慨道。
林西县大营子乡围绕玉米皮手工艺品,开展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发展女性优势产业,促进妇女就业增收。以产业化运作模式,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实现玉米皮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与北京丰台区主动对接,开发订单销售模式,让民间手艺品登上“京媒”大舞台,释放乡村振兴“她力量”。
下一步,大营子乡将持续以养老托育扶妇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课题,把服务做到家门口、做到群众心上,全力绘好一幅老有颐养、幼有所育、妇有所依的幸福画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