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报告提出,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更具影响力的长沙文化标识,精心擦亮长沙文化名片。

促进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高标准建设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打造永不落幕的音视频装备展,争创全球高质量音视频文创数据特色开发基地。推进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为湖南区域总部投产运营,促进中国移动湖南科技文创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文博、网络文学、数智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和骨干文化企业,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和资源要素。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文旅竞技、康养旅游等文旅新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浏阳天空剧院提质扩容、南太湖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助推大王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白果园、圭塘河岸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统筹湘江两岸、潮宗街、都正街、天心阁、西文庙坪等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推出红色游、研学游、休闲游、工业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擦亮湘江夜游等文旅特色品牌。精心办好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第五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深化“游客满意在长沙”行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建设更具“长沙味、湖湘韵、中国范”的世界文旅名城。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对历史街区、古老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化湘江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推进湖南博物院和烈士公园“馆园融合”。办好“岳麓书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乐享“诗和远方”。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