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报告提出,2025年,长沙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长沙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强先进制造业支撑力。实施产业链群升级行动,推动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助推先进储能、检验检测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持续推动17条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升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展壮大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构筑建筑业转型升级“强引擎”。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占GDP比重、制造业企业利润、制造业税收,不断提升长沙先进制造的综合实力。

增强数字经济引领力。有效发挥数字集团引领和统筹作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软件和信息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

增强产业园区承载力。持续实施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提质、亩均效益提升。深化园区管理机制改革,全面完成优化管理机构、规范人员编制、剥离社会事务等改革事项,推动园区市场化建设运营。支持有条件的园区调区扩区,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处置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持续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

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健全促进“两业融合”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金融、人力资源、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引擎。支持长沙银行申筹理财公司牌照,支持设立长沙金控集团,壮大金融综合实力。深化房地联动机制,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