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冰雪名城哈尔滨落下大幕。中国代表团赢得32枚金牌、27枚银牌和26枚铜牌,排名双榜第一,同时追平了哈萨克斯坦保持的单届亚冬会金牌数历史纪录。亚冬会取得的佳绩,不仅为中国军团备战米兰冬奥会提升了信心,也为他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冰面折射成绩与短板 “冰强雪弱”有所改观
本届亚冬会的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都安排在黑龙江冰上训练基地场馆进行。在速度滑冰赛场,诞生了高亭宇、宁忠岩和韩梅三位“三金王”。中国速滑队以11金5银5铜收官,为代表团做出了突出贡献。
短道速滑赛场汇聚了中国、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队一众高手,强度和水平不让国际大赛。开赛第一天比赛即进入白热化。中国短道速滑队最终由林孝埈获得男子500米金牌、女子3000米接力也逆转摘金。但中国队在主场获得的2金2银4铜战绩,相比韩国队的6金4银3铜,显现出不小的差距。
在花滑赛场,中国队的表现正如赛前预料,与亚洲高手相比差距明显。朱易和安香怡位在女子单人滑中位列第五、六名,在技术动作难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暴露了短板。男选手戴大卫和陈昱东分列第四和第七,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提升竞争力。
冰上舞蹈年轻组合任俊霏/邢珈宁为中国花滑赢得了唯一的银牌,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双人滑组合王瑀晨/朱磊仅列第五,给主场观众带来心理最大落差,中国花滑曾经的最强项正在艰难爬坡。
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比赛在亚布力滑雪场进行,中国队共收获19金18银14铜,创造历史新高。在金牌贡献率方面,中国队在雪上项目取得的金牌数,首次超过冰上项目的贡献。中国雪上项目的进步也显示出自北京冬奥周期以来,在雪上项目的投入收到了回报,“冰强雪弱”的局面正在改观。
冰球冰壶“打满全场” 群众基础相对更厚实
相比亚冬会其他项目,中国冰球和冰壶参赛运动员从2月3日开始,直至14日闭幕日当天还在打比赛,非常辛苦。
冰球和冰壶运动在哈尔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亚冬会期间,经常能遇到普通市民前来打听中国冰球队和冰壶队的表现。中国男子冰球队半决赛1比3不敌哈萨克斯坦队后,又在铜牌战中2比5再次输给韩国队,最终获得第四名。中国女子冰球队在打完冬奥会资格赛后,马不停蹄转战亚冬会,最终收获铜牌。
中国冰壶混双和男队先后收获铜牌,中国女队在决赛中2比7不敌韩国队,获得银牌,无缘卫冕。但总体来说,这次亚冬会中国冰壶队的表现可圈可点,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1银2铜的战绩可以接受。
北京选手贡献力量 观众回报“娃娃雨”
本届亚冬会上,北京共派出36位运动员,助力中国代表团创造佳绩。其中廉子文在速滑比赛中斩获金牌、铜牌各一枚,张小楠在单板滑雪拿下1金1银。安香怡和朱易在花滑冰面尽情绽放,男女冰球队中分别有17人和9人来自北京队,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张小楠凭借第三轮取得的95.25的高分,以断层式优势夺得金牌。18岁的张小楠是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结出的又一枚硕果。
速滑选手廉子文这次参加了亚冬会四个项目的比拼。他不仅与队友高亭宇、宁忠岩拿下男子短距离追逐金牌,还在1000米中拿下铜牌,成为中国速滑备战米兰冬奥会的重要力量。
花样滑冰赛场,观众席场场爆满。来自北京队的两位小花朱易和安香怡,尽管与奖牌有不小差距,但依然受到冰迷们关注,而且现场观众也用“娃娃雨”,表达对她们的喜爱。
眺望米兰 中国冰雪仍需为资格而战
亚冬会中国代表团在出征时曾经表示,会将本届亚冬会的比赛,当作米兰冬奥周期重要的练兵机会。如今亚冬会落幕,中国冰雪健儿又要马不停蹄展开新的备战。
中国速度滑冰名将宁忠岩表示:“完成了自己制定的亚冬会目标,打破了亚洲纪录和赛会纪录,非常圆满。”接下来,他还有两场世界杯、一场世锦赛要准备。他最大的目标是打好世锦赛,为冬奥会奠定信心基础。
中国短道速滑队马上要出战世巡赛意大利站的比赛,与世界高手过招,也要适应和感受米兰冬奥会比赛场馆的情况,这也是他们在冬奥会前唯一的机会。
中国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队接下来也要参加一系列积分赛,为争取冬奥会资格而战。随着谷爱凌和苏翊鸣身体的恢复,一批新锐的冒尖,中国雪上军团的米兰冬奥会前景更被看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