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上映16天,票房破百亿,电影《哪吒2》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这部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角色形象,也引发了文学界的热烈关注。

2月14日,湖北省作家协会以“聚焦儿童文学创新发展,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故事”为主题,组织党员观看动漫电影《哪吒2》,感受国产动漫的创新发展,并在观影后展开座谈。

作为创作者和专业人士,他们是怎么看待《哪吒2》的成功之道的呢?

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申东辉主持活动

对传统神话的创新改编,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哪吒精神

“电影《哪吒2》通过对传统神话的创新改编,将传统神话中哪吒‘削骨还父,割肉还母’反抗父权的悲决,改为如今‘我命由我不由天’对抗天命的决绝,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哪吒精神。”湖北省作协创联部工作人员张亦扬认为,《哪吒2》的胜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胜利。

她谈到,湖北文艺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通过运用现代的叙事技巧,创新表达方式,让古老的经典故事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儿童的心理需求紧密相连,与现实产生共鸣,打通儿童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让历史从“过去”透过“现在”抵达“未来”。

湖北省作协张亦扬、丁东亚、陶令、陈智富发言

哪吒打破了和重建了一个自己,好的创作者向全世界的优秀文学学习

儿童文学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舒辉波,谈到《哪吒2》的成功时说,该电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观下,还运用了西方热门英雄电影的叙事手法。“英雄在成长之路上,需要达成什么目标,从而需要完成一个个任务,于是一路升级、打怪、通关。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对手,找到了帮手,得到师父的指点,得到了自我提升,完成任务。”他提到,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曾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总结在了《千面英雄》中。“好的创作者一定是向全世界的优秀文学学习的人。”

《哪吒2》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在舒辉波看来,电影关照了观众心理,“最受欢迎的文学和电影一定是既能向上、又能向下最大程度兼容的。儿童可以看到有趣,成人可以看到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而《哪吒2》就思考了“如何成为自己”的问题,哪吒打破了和重建了一个自己。

湖北儿童文学作家李伟、舒辉波、张年军,评论家庄桂成发言

电影颠覆了“非黑即白”“英雄与反派”的人物设定

文学评论家、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江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庄桂成认为,《哪吒2》颠覆了传统儿童文学中“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角色群像。例如,申公豹既是被仙界歧视的“寒门学子”,又是被迫执行对魔界压迫任务的矛盾体,其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直击社会偏见。这种多维度的角色设计,打破了儿童文学中常见的“英雄——反派”二元对立模式,让角色更具真实性与代入感。

哪吒是不完美的“魔童”,这种对“不完美主角”的刻画,启示儿童文学应摒弃说教,转而关注角色的内心挣扎与蜕变过程,让故事更具生命力。

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怀着一种执念才能创作出精品

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长江文艺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丁东亚说,一个创作者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是,能够感受到普通人身上的苦痛和挣扎,塑造的人物才能打动人心。不论是作家还是导演,只要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怀着一种执念,才能创作出精品。《哪吒2》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10000个特效元素,由国内138家动画企业协作完成,也充分验证了中国电影工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会议现场

(来源:极目新闻)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