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

“1998年,一等奖桑塔纳轿车一辆,售价16万8千,现场可以选择折现12万8千……”

近日,一段杭州萧山市心路“摸奖”视频在网上流传,唤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摸奖”一度流行。而萧山区市心中路向银隆方向,“摸奖”活动曾让很多萧山人“上头”。

截图

评论区,网友们的记忆潮水般涌来——

“花了两百摸到了一个微波炉,折现后继续摸,摸到最后连公交车的钱都摸没了。”

“当初我也去贡献了120元,还有柯桥摸奖也去贡献了160元,还是坐公交过去的。”

“最后坐公交的几块钱也都贡献出去了,我们几个走路回瓜沥的。”

住在萧山区北干街道的陈彩凤,提到“摸奖”仍是笑不拢嘴,“我抽了三五次,摸到了一台电视机。”

陈彩凤告诉记者,那时电视机是奢侈品,只有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才会有一台。

截图

“1000多块一台吧,我是不舍得买的。”陈彩凤说,“摸奖”活动在市心路上,一般10月底至年底会举行:“举办频次挺高的。我那时在单位上班,一到周日,就骑着自行车带着三四岁的孩子去摸奖。”

两块钱一张,买了票,才能摸一次。彼时人山人海的市心路,尚无高楼大厦,只是低矮的田,骑着自行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摸奖”台围得水泄不通,马路上是桑塔纳小轿车、电视机、电饭煲等奖品。陈彩凤好不容易挤进排队的队伍,买上一张,“当时2块钱能买不少肉呢”。

多数时候是什么也没中,但有一次,陈彩凤真的“摸”到了电视机。

“我太开心了,电视机可太贵了呀,这么中一次,前面几次的钱就都没白花。”陈彩凤喜气洋洋地把电视机运回家,特别有面子。电视机质量很好,陈彩凤记得在家里用了多年“后来搬家才换新的”。

尹子林当年“摸奖”抽中过一辆自行车。

有没有人真“摸”到过桑塔纳轿车?

“萧山城厢街道有人摸中桑塔纳轿车的,那是我的老同事,他后面把轿车换成钱,又加了钱买了个房子。也有人去萧山市心路摸奖,还会去隔壁柯桥参加。那几年,摸奖很流行的,和现在买彩票有点像的。”一位老居民说。

1988年出生的沈艳对“摸奖”也有记忆。“那时约莫是1997年,1998年,我还小,我和两个小妹妹一起被外公带去摸奖。”

露天的广场上,人潮拥挤,特别是买票和兑奖的队伍排得很长,沈艳牵着小妹妹们跟着外公挤在人群中。

“外公问我,想要买哪一张动物的票,不同的动物对应着不同的奖品。外公把我们三个人留在外面,自己去排队。”过去了快30年,如今沈艳依然记得那天太阳很大,又热又燥:“外公买回票,又领着我们去旁边刮奖,刮出了什么奖项,已经不记得了,小孩子只记得吃,因为刮出来的奖项是可以换成钱买糖,所以我们都很兴奋。”

老一辈萧山人回忆中的“摸奖”究竟是什么?

记者通过检索,在1989年的《钱江晚报》上找到了当年4月13日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文明村里的文明事,古稀老妪摸奖喜获彩电,办电视室方便山村群众》——

近日,三门县珠岙镇文明村传出一桩文明新事:78岁的陈冬花老太太摸奖摸回彩电后,决定办家庭电视室,免费为山村群众娱乐提供方便。

陈冬花老人身体健朗,时常做些轻活,攒下一些零用钱。3月28日,她到离本村5公里多的珠岙镇赶市,正好碰到县建设银行珠岙分理处举办摸奖储蓄,陈冬花拿出20元钱摸奖,结果中了头奖,捧回了1台18时西湖牌彩色电视机。

文明村地处海拔300多米的偏僻山区,村民缺少文化生活。捧回文明村第一台彩电后,陈冬花老人和儿孙商量后,决定办家庭电视室,让村民一起来分享“天上掉下来”的彩电。

1993年3月4日也有一篇报道,标题是《七天前中摩托心花怒放,七天后“丢存折”心急如焚》——

2月20日下午1点半钟左右,长兴农行南门储蓄所来了一位姓徐的个体汽车司机,自称七天前花46元在雉城镇摸奖得中一辆摩托车,价值11500元。

因自己有一辆汽车,所以当即将摩托车卖掉,将得到的1万多元在该储蓄所存了一张活期存折,现因有笔生意需要用钱,可存折已不翼而飞,怀疑是小偷所窃,特来挂失。

当储蓄所按手续给他办理了挂失后,过了半个多小时,那人又笑哈哈地走进来说存折找到了。原来是他妻子怕存折被窃,转移到更隐蔽的地点,又没有及时相告,让他白急了一场。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