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颖琪武华康长沙报道
2024年初,陈先生在长沙购房后准备挑选装修公司做全包装修,他在某网络平台咨询并留下手机号后,接到了自称全友家居韩女士的电话。
双方面谈时,陈先生发现,韩女士所属公司为长沙景森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称景森公司),自称全友家居的代理商,而工程负责人系长沙康行装饰有限公司(以下称康行装饰)的彭康。
2024年6月,陈先生与韩女士、彭康签了一份令人看得“云里雾里”的装修合同:合同乙方是彭康的康行装饰,落款盖的却是韩女士景森公司公章;全友家居没有参与签协议,条款却约定如发生纠纷可以去找“全友高铁南站店”调解;制安材料配置表写明由景森公司负责保质保量交房……
陈先生如约支付了15万元装修款,但在工程完成了一半左右时,装修负责人彭康却“失联”了。
合同乙方是康行装饰,公章却是景森公司
2月12日,陈先生告诉记者:“我想把我七十多岁的父母接到长沙来一起住,所以才买了这个房,没想到房子被装成这样。”
陈先生称,自己之所以会签署一个如此“复杂”的合同,是因为面谈时彭康的介绍。“他说他很有实力,背靠的景森公司是全友品牌的代理,柜子都会给我做全友的。”
记者注意到,陈先生提供的装修合同上载明,乙方为“康行装饰”,彭康为工程监理、驻工地代表。
合同还约定,如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可通过‘全友高铁南站店’进行调解”,落款公章为景森公司。
合同在“违约责任”一栏写明,如因甲方导致停工,甲方需要补偿乙方损失,但无需缴纳违约金,而涉及乙方逾期却未提及补偿甲方损失,仅载明无需缴纳违约金。
另一份制安材料配置表的最下方,备注了“长沙景森家具有限公司负监管责任,保质保量交房”,落款为韩女士的签名、手印及景森公司公章。
陈先生在向记者讲述情况时,多次拍自己的大腿叹气:“我就是太信任他们了,装修款全款18万多元,我直接打了15万元给他们。”
付款后,陈先生发现,彭康总是以各种理由延后工期。“他要么说柜子不用全友的,他自己做,要么说景森欠了他钱,要么说工人师傅没来,要么说有东西搞坏了。”
2024年年底,陈先生多次发微信、打电话给彭康,都没有得到回应。
陈先生估计了一下装修进度:“工程拖了9个月了,应该才做完50%多一点吧,现在他就不管了。”
陈先生统计,自己向景森公司的户头支付了3.5万元,向康行装饰的户头支付了4万元,还有7.5万元是按彭康的要求,分多笔支付至长沙市雨花区禧乐家具经营部(以下称禧乐家具)的公账。
目前,陈先生希望能够赶紧恢复装修,将工程完工,如不能完工,则计算应退款项并立马退款。
涉事三家公司“共用”一个注册地址?
天眼查显示,韩女士和彭康所属的景森公司与康行装饰的注册地相同,而陈先生支付大部分装修款的禧乐家具,注册地也与前述两家公司一致。
记者多次拨打彭康的电话,均未接通。随后记者联系到了景森公司的韩女士,对方称:“他(彭康)是我老公玩得好的朋友、发小,我们相当于给他介绍业务。”
对于合同上盖的是景森公司的公章,韩女士表示:“那是因为有次我们三个人在办公室谈,我让陈先生之后把钱付到我这里,我会给他兜底。我有东西去要求他(彭康),哪怕是他不做,我(也可以)找其他人来做。”
韩女士补充,因为陈先生将钱款直接付给了彭康,“我就没有东西可以去要求他了”。
记者询问韩女士三家公司的注册地址相同的原因是否系他们本就是一起的,韩女士称:“禧乐家具跟我们是一起的,康行写的是我们公司的地址吗?这个我再打听一下。”
对于装修款的大头支付给了禧乐家具的户头,而韩女士称钱款系直接给了彭康,韩女士表示:“钱是打到我们公司的吗?我要去问一下财务。”
2月12日,记者陪同陈先生来到注册地址,发现办公场地招牌为全友家居,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的景森公司是加盟商,但已撤场。“他们跟我们这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相当于是地址盘出去了。”
在全友家居的柜台上,记者看到了一份“授权书”,授权给景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设立全友家私专卖店,但授权时间在2024年11月30日已经到期。
该门店工作人员也证实,此前确实有挂牌“景森公司”,但撤场后就去掉了。
至此,陈先生感觉自己被一伙“游击队”装修公司坑了,他表示:“我之后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