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华为、荣耀、OPPO、魅族等厂商相继宣布

将接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DeepSeek具备搜索、推理、代码生成等能力,与传统手机AI助手相比,更强调知识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

此次多家手机厂商集体接入

会成为国产手机等终端产品新的竞争变量

还是仅作为生态补充?

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官宣

接入D eepSeek

华为

2月5日,华为率先官宣,基于原生鸿蒙的小艺助手已经支持DeepSeek-R1,并开放体验通道。华为用户可通过“小艺助手App-发现-智能体广场”进入,与DeepSeek进行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从接入方式来看,DeepSeek主要作为小艺智能体的一部分,以外部AI助手的身份接入,更像是对一个外部AI工具的调用。从实际体验来看,用户只能在APP 中打开 DeepSeek-R1 智能体才能对话,如果日常唤醒小艺,不会调用 DeepSeek-R1。

荣耀

紧随其后,荣耀也在2月8日宣布,旗下YOYO智能体接入DeepSeek-R1,为MagicOS 8.0及以上版本的用户提供更强大的AI对话能力。荣耀方面表示,YOYO智能体接入DeepSeek后,将提升自然语言理解、逻辑推理、上下文分析等AI能力,并优化语音交互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在系统界面上做了调整,用户可通过下拉菜单进入“智能体”板块,点击DeepSeek-R1直接体验。不过,这种接入方式目前也只是基于前端入口的增强,而非深度融合到系统底层。

OPPO

OPPO则在即将发布的折叠旗舰Find N5上引入DeepSeek。2月8日,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Find N5的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助手“小布”直接唤醒DeepSeek-R1,无需额外下载应用。这一做法相比其他厂商的接入方式更加便捷,但同样未涉及核心AI架构的深度优化。

努比亚

相比于上述厂商,中兴通讯旗下的努比亚则声称将DeepSeek更深度地嵌入系统。2月10日,努比亚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透露,努比亚选择“满血版DeepSeek”方案,将6710亿参数量的DeepSeek-R1直接内嵌至系统,而非仅作为语音助手的补充。这意味着努比亚在AI大模型的整合程度上可能更进一步,但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具体效果尚待观察。

星纪魅族

星纪魅族也于2月8日宣布,其Flyme AIOS已完成DeepSeek-R1的接入,用户无需额外下载App,即可在语音助手中使用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智能体。首批支持机型包括魅族21系列、Lucky 08,后续还将拓展至智能眼镜等AI生态产品。不过,从现阶段来看,星纪魅族的AI战略仍在构建中,DeepSeek的加入能否提升系统级AI体验,有待市场反馈。

目前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中,还有小米和vivo未披露DeepSeek接入计划。有市场消息称,vivo也在准备中,还未披露接入时间。

多数厂商目前只是“蹭 热度”?

国产手机厂商相继接入DeepSeek-R1

为AI手机赛道增添了新变量

然而,这种接入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

距离真正的深度融合尚有距离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多家手机厂商宣布接入DeepSeek,更多可能是为了追赶市场热度,而非真正的技术升级。“从技术层面看,目前的接入方式基本只是增加了一个DeepSeek的入口,本质上与直接下载一个DeepSeek App并无太大区别。”

郭天翔认为,DeepSeek目前尚未与手机厂商形成深度合作,尚未进行后台API的打通,使其推理能力能够真正融入手机AI体系。换句话说,现阶段DeepSeek的接入只是增加了用户体验上的一个选择,而非底层技术能力的提升。

他进一步指出,终端侧AI发展仍然受限,DeepSeek短期内不会对终端侧AI带来太大影响。

“目前,DeepSeek仍然主要聚焦于应对激增的用户需求、增加服务器容量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限制。即使现在开始与手机厂商的深度合作,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实际效果。”

同时,算力限制、及缺乏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来支撑,仍是目前手机端AI面临的主要问题。

郭天翔指出,“在手机上,DeepSeek短期内不会引发新一轮的AI爆发,因为还没有更多更新的使用场景。”DeepSeek目前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办公、教育等领域,在PC端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

不过,在与AI应用企业的交流中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了不同观点

AIGC软件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DeepSeek在端侧AI应用上的接入与优化,有利于推动AI技术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普及。

“通过创新的训练方法和架构优化,DeepSeek能够在较低算力投入的情况下实现高性能推理,使得AI应用不再过度依赖高端芯片,从而降低终端硬件的成本。这一特性使得更多资源受限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承载并运行更复杂的AI模型。”

上述负责人指出,随着DeepSeek的接入,手机厂商在AI能力上的布局或将更加多样化,用户无需过于依赖云端计算,即可在本地实现更高效的AI体验。

在终端侧AI成本方面,郭天翔认为,如果DeepSeek未来能够真正与手机厂商展开深度合作,确实可能对现有AI合作模式产生影响,并最终帮助厂商降低AI使用成本。“当DeepSeek真正开始深度合作后,肯定会影响其他合作模型的价格,从而使手机厂商在AI应用上的成本有明显下降。”不过,目前这一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还看不出对终端侧AI成本的直接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手机厂商已经进入多模型共存的阶段,并非依赖单一AI方案。

郭天翔指出,除了自研的端侧模型,云侧模型已经与多个厂商合作。目前,部分手机厂商已经与字节跳动、智谱AI等企业建立了合作。目前,即便随着DeepSeek的加入,可能只是国产手机云端AI生态的进一步扩展,而非对当前端侧AI的根本性改变。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编辑:余思敏

封面图源:华为官网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