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毕筱涵 尚超 青岛报道

无品牌、小作坊、价值低、款式旧……大众眼中的县城产业一度被嘲“土味”。但县城产业基础优势仍然存在,随着“源头工厂”“国货品牌”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县城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对此,今年的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松明建议:加强现代化产业链生态建设,让县城产业摆脱“土”味。

结合平度市发展实际,韩松明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源头工厂体系,依托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和链主优势,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传统工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技术升级,打造洁净车间,助力企业建设无菌的生产加工环境;建立完善的县城产业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产品认证、产品质检,以及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设,提高县城产业规范和标准程度,增强县城产业集散源地属性,打造先进产业基地。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资源聚集,积极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创新资源在青岛县城的落户与聚集,补足短板;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构建创新型产业链生态圈,促进上中下游协同和产城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科研水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产业科研中心,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研中心为支撑、企业创新为主体的“产学研”新格局。同时,以协会为引领,促进产业集群科技要素聚合,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激发企业科研活力。

打造区域品牌。一方面加大区域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IP,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发展战略,推动跨区域合作,强化“产业联动、异业互动”,深入链接不同地方产业资源,建立产业战略合作联盟。

创新发展模式。鼓励产业链引进电商平台,开展电商培训,通过直播带货、网红直播等方式,促进产业线上线下流量转化、订单转化。挖掘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场景,讲好产业故事、做好非遗传承,创新消费场景,聚焦Z世代消费群体习惯,做好产业文创、科创等二次创作,吸引用户群,提振消费;同时,结合县城旅游资源,打造青岛县城文旅科创基地。建设“产业大脑”,用数据生产要素、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带动县城产业数智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业态。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