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13日)针对舆论热议的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发声,指出,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近期,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这一做法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

中消协指出,这种加价选座的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认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业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近几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却以“加价选座”为手段,以“安全飞行”为借口,不断试探消费者的底线。这样擅自加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所谓“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春运临近,中消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

加价售卖的座位

模糊的选座规则

旅客反映,飞机上大片座位被锁定,前排、安全出口、靠窗和靠过道等较为舒适的座位几乎都无法选择。一家三口出行,线上选择连排座位几乎是没有的。

记者也预订了一张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客舱一共176个座位,除安全出口外,客舱前后的座位都有不少被“锁定”,尤其是经济舱前10排,几乎每排靠窗和过道的座位都无法选择。

但各家航空公司均未明确“锁座”的规则和比例,对于不同旅客购买选座服务时的规则和定价标准也没有详细说明。

飞机“锁座” 为安全还是为盈利?

  • 付费选座早期在国外航空公司,尤其在低成本航空中非常普遍。由于机票价格非常低廉,所以旅客需要额外支付选座费、行李费等相关费用。

  • 2014年左右,我国航空公司首先在国际和港澳台航班上“试水”付费选座,主要是将乘坐空间比较宽敞的经济舱座位拿出来进行收费。

  • 2015年左右,航空公司开始在国内航线上尝试付费选座,选座的费用通常是通过旅客的里程积分来进行兑换。

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认为,随着航空公司对主营收入力度加大,付费选座的座位从原来的前三排,从安全出口,也扩展到了过道的座位、靠窗的座位,现在免费的可以选座位就只剩下中间的。

此外,韩涛介绍,早期飞机“锁座”更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比如:

  • “锁定”经济舱第一排是因为有安全员的固定座位;

  • “锁定”安全出口是考虑到部分特殊旅客不适合坐在出口附近;

  • 有时考虑到飞机的配载问题,也会“锁定”部分座位,以保证飞机重心在安全范围内。

他还表示,后期就延伸到了,比如说像前排的过道、靠窗,给一些高价值的旅客提供一些增值服务;现在整个的付费选座,就已经开始偏向于额外的营收,或者叫增值收入。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旭泉

审核:富文佳 董静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