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打一针"可延长锂电池寿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状态

2月13日,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主刊上发表,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锂离子载体分子,这种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通过打针方式注入废旧衰减电池中,实现容量的恢复。这种对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而不是“宣布死亡”的方式,为退役电池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式。电池中活性锂离子由正极材料提供,锂离子

AI赋能材料科学研究: “一针治疗”让锂电池突破现有寿命极限

中新网上海2月13日电(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圈-2000圈提升到12000圈-60000圈……在中国学者们的努力下,这成为现实。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研究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的研究成果,13日在《自然》(Nature)主刊上发表。团队提出打破

杭可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降62.95%

杭可科技2月27日公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98亿元,同比下降23.74%;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降62.95%。主要原因是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海外订单占比提升导致的汇兑损失增加。

推动锂离子电池安全高效回收

据新华社电 记者1月2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近日印发《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推动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等落实回收主体责任,方便消费者规范交售,推动锂离子电池安全、高效回收利用。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据测算,目前共有存量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装配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占比约20%。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说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

最新研究:“一针治疗”可延长锂电池寿命

中新社上海2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中国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主刊上发表。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进行。团队提出打破电池基础设计原则中锂离子依赖共生于正极材料的理论,通过人工智能(AI

杭可科技: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2.95%

【杭可科技: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2.95%】财联社2月27日电,杭可科技(688006.SH)公告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98亿元,同比下降23.74%;实现净利润2.99亿元,同比下降62.95%。主要原因是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海外订单占比提升导致的汇兑损失增加。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

我国科学家用“打针”突破锂电池寿命魔咒,具备大规模商用潜力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社会的能源命脉,支撑着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智能电网到深空探测的庞大需求。然而,自1990年商业化以来,锂电池始终受限于一个根本性矛盾:正极材料中预存的锂离子既是能量载体,也是寿命的“沙漏”——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离子因副反应持续损耗,即便电极材料完好无损,电池也会因“锂枯竭”而失效。这种先天缺陷导致电动车电池平均服役年限仅6-8年,电网储能系统面临巨额更换成本,每年全球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