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存

陕西近150处新发现旧石器遗址完成普查

倍甘村旧石器遗址远景一批颇有研究潜力、可望在解决旧石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方面带来新突破的旧石器遗址陆续被发现,如陕西榆林佳县的倍甘村遗址。2月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自2024年5月“四普”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至2024年12月底,我省旧石器专项普查队已经完成近150处“三普”以后新发现旧石器遗址普查及资料录入工作,将对遗址所在市县后续旧石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翔实的科学资料和依据。在“四普”旧石器

陕西太阳包遗址发现西周时期遗存

记者17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旬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田野调查一组近日在蜀河太阳包秦汉遗址进行复查中采集到少量红陶器残片,经文物专家初步认定属于西周时期历史遗存,可辨器型有西周陶鬲、陶盆、陶罐等,另外在遗址表面还发现一定数量的秦汉时期板瓦、筒瓦、灰陶片、加沙红陶等陶器残件,其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蓝纹、网格纹等,以及南北朝时期的花纹砖等。图为标本照片。陕西省文物局供图蜀河太阳包遗址属于此次普查复

马尔康孔龙村遗址入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马尔康孔龙村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尖底瓶。马尔康孔龙村遗址出土的彩陶钵。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共有6个遗址项目入选、6个遗址项目入围,另有1个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四川马尔康孔龙村遗址获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马尔康孔龙村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年至4800年,是迄今川西地区具有明确测年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

远古发现|考古新成果:西藏中部最早新石器湖滨遗址

新华社拉萨1月22日电(记者春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5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为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不断影响下依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湖岸,海拔4410至4430米,分布面积14万余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1650平方米。据悉,2019年我国联

南佐遗址水稻遗存从何而来?研究称黄土高原五千年前气候适合种植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出土大量5000年前碳化水稻遗存,究竟是当地种植?还是贸易所购?其作为仰韶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4700年)发掘考古研究的重要谜题之一,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和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团队与合作伙伴最新完成的研究发现,5000年前,南佐遗址所在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种植。资料图:南佐遗址发掘出土大量

边疆考古成果“上新” 唤醒历史尘封记忆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正是北庭的景象。1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将目光投至这座历史古城,一代一代接续,重现历史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郭物是北庭故城考古队领队,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上,他和北庭故城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嘉宝先后介绍了北庭故城遗址的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