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构建现代诗学新方向:含深情于妙悟,寓幽思于寄托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妙悟”与“寄托”——现代诗学视野下中国诗性生命的审美追寻》。在中国诗学的众多范畴中,“妙悟”与“寄托”就像两只翩跹的蝴蝶,追蹑芳踪,可寻觅到暗隐在幽径深处的中国诗性美学。由此,触摸诗歌情感的纤微脉络,感受思想绽放的跃动,体味中国诗学生命审美追寻的悠远。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妙悟”既不是先天赋予的,也不是一种神秘体验过程,它是由人的整体生命发出的,既是一种能力,又是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

本文为1月17日专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中的B04-05版。B01「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B02-B03「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可怕但欢欣的一生B04-B05「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B06-B07「年度阅读盛典」我见青山 青山亦见我: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B08「主题」毕肖普的朋友圈撰文丨谈炯程近乎隐秘的私人生活《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

构建现代诗学新方向:含深情于妙悟,寓幽思于寄托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妙悟”与“寄托”——现代诗学视野下中国诗性生命的审美追寻》。在中国诗学的众多范畴中,“妙悟”与“寄托”就像两只翩跹的蝴蝶,追蹑芳踪,可寻觅到暗隐在幽径深处的中国诗性美学。由此,触摸诗歌情感的纤微脉络,感受思想绽放的跃动,体味中国诗学生命审美追寻的悠远。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妙悟”既不是先天赋予的,也不是一种神秘体验过程,它是由人的整体生命发出的,既是一种能力,又是

《生息之地》:乡土画卷中生命诗学与历史回响

齐伟电影《生息之地》借由少年徐闯的视角勾勒出四季流转中豫东乡土的生活图景。通过诗意影像书写“人与土地的质朴情感”,影片斩获了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银熊奖最佳导演奖。人与土地:时间凝缩中的守望影片以1991年河南周口霸王台村为背景,巧妙地把岁月的流转凝缩于“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之中。镜头里四季的更迭,不仅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更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逻辑——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切都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