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

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支火炬“竹梦”亮相成都

新华社成都2月27日电(记者陈地)2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发布活动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举行。在优秀运动员代表、市民代表、国际友人等各界人士见证下,“蜀锦礼盒”缓缓打开,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支火炬正式发布。成都世运会火炬取名“竹梦”意为“逐梦”,呼应火炬传递口号“牵手世运,点燃梦想”。“竹梦”设计巧借火炬造型、色彩、纹饰等,传递世运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上午10时许,现场嘉宾与巴黎奥运会艺

文物里的大寒节气

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广阔的北方,此时冰封江河,然而,坚冰深处春水生。正如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中所写,“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文物也向我们讲述着大寒的故事。造型简约、质地保暖的雪地靴,并非现代人的时尚单品,早在3000多年前

湖北秭归惊现4.7亿年前腕足化石

极目新闻通讯员 郝明曦 彭强日前,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穿心店村发现大量腕足化石。据专家初步推测,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距今约4.7亿年前的奥陶纪,属于腕足动物,为研究三峡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湖北秭归发现4.7亿年前腕足化石腕足动物是贝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其外壳由两瓣组成,一瓣大一瓣小。据悉,此次发现的腕足化石散落于穿心店村

文物里的冬日意趣(文物有话说)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供图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铜炭炉。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供图“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等的加持,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走进博物馆,我们就会发现,火盆、手炉、足炉等取暖用具已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这些器物不仅体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编 者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一鼎五味

焦点访谈·足迹丨文脉赓续 继往开来

在陕西宝鸡,艺术家将流传了千年的社火表演脸谱画在了水瓢上,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马勺脸谱。在宝鸡,流传千年的还有许多国宝级的青铜器,它们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印记。民族要振兴,中华文明的传承必不可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这里传承中华文明的文物前驻足凝视。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念兹在兹,参观博物馆、行走老街区、察看古遗迹。春节

在铜镜上赏唐朝月光

陕西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的唐代月宫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图111)。作者供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更圆吗?唐朝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吗?虽然没有时光机,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铜镜带我们穿越。从望不见月亮形象的铜镜铭文,到真子飞霜镜背上方的半个月亮;从盘龙双鹊月宫镜上的一轮小圆月,再到画面充满整个镜背的月宫镜。唐朝的月亮,从抽象的铭文,到具体的形

元青花里探发展密码(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因地制宜的方法论里,也包含对时与势的准确判断,内蕴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胆魄勇气“人生百年长能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大年初三,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一位母亲正带着孩子,仔细辨认一件元青花高足杯内壁的诗文。稚童或许只能勉强辨认字形,但那秀美的书法、灵动的气韵、隽永的青花,也许已在小小心灵中种下文化的种子。春节假期,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文化氛围浓厚。讲解员介绍,曾有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在博物馆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蛇座凤鸟鼓架蛇是令人恐惧和魅惑的存在。湖南人与蛇关系还算亲密的时期是中古之前。尤其是在商周时期,地处南方湿热环境的湖南人,从远古时期就和蛇有着不得不密切的接触。在技术能力还很初级的古代,人们对动物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恐惧与仰慕杂糅。同时,古代湖南又是一个族群异常复杂的地域,几乎每个族群都有对蛇不同的文化表达。作为重大礼器的青铜器上有蛇的存在。这是对蛇一种极大的敬意。其实先民不仅崇拜蛇,还崇拜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