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

亿度千秒!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

陈诺 徐海涛:15万次的“等待”|新华走笔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15万次的“等待”》的报道。1月20日晚,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人造太阳”控制大厅屏幕上,一行英文跃入眼帘:“Waiting for next shot”,再熟悉不过,却又戳中了我们。等待下一“炮”,是这里的术语。一“炮”意味着“人造太阳”的一次放电实验,每次实验结束,屏幕上都会出现这句话,进行下一次实验准备。这天下午,这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亿度千秒运行 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科学家:人类有望借助核能飞出太阳系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来源:央视新闻)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来源:央视新闻)EAS

“人造太阳”:能源自由的愿景(瞰前沿·大国重器)

地球上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耗尽后,人类靠什么生活?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承载起人类迈向能源自由的梦想。近期,我国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6兆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东方超环(EAST)首次实现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新

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题: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新华社记者徐海涛、何曦悦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成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亿摄氏度100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