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成果“上新” 唤醒历史尘封记忆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正是北庭的景象。1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将目光投至这座历史古城,一代一代接续,重现历史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郭物是北庭故城考古队领队,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上,他和北庭故城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嘉宝先后介绍了北庭故城遗址的考古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遇见古滇国青铜器上的蛇元素 蛇年,在云南晋宁探寻古滇国蛇元素器物的千年传奇。两千多年前,蛇的形象广泛出现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物中。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滇王之印”“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等珍贵文物中,蛇的形象或以主体纹样呈现,或作为辅助装饰元素,其造型或盘曲灵动,或昂首蓄势,展现了古滇人对自然生灵的敏锐观察与艺术表达。这些蛇形元素不仅渗透于古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信仰,更成为古滇文化独特的视觉符号。它们见证了西南边疆青铜文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