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辅酶Q10,被誉为“人体的发电机”,能驱动人体细胞产生能量,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同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膳食补充剂。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2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等合作完成。业内专家认为,辅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各地农民增收致富有“良方”

近期,全国多种农产品迎来丰收,各地因地制宜开出“良方”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辽宁改造上万亩盐碱地眼下,在辽宁省,当地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水稻,防止可能出现的降雪对收割造成影响。在辽宁省庄河市鞍子山乡的一处盐碱地水稻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进行紧张地收割,机械化收割脱粒一气呵成,预计再过一周的时间将完成水稻的秋收工作。在庄河市,当地将上万亩盐碱地改造成水稻田,通过选用耐盐碱度高的水稻品种,加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6% 粮食的“粮食”,如何减“肥”增效(春耕进行时)

春雨至,万物生。雨水节气被称为“可耕之候”,进入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越冬作物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的关键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迅速增加。“再过一阵小麦就该追肥了,啥化肥效果好?”在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的一家农资店里,柴庄村村民许延军正在咨询小麦春管用肥。雨水节气至,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能为作物快速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对作物增产的贡献在50%左右。2024

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竟有科学依据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国人的年夜饭丰富多样,千滋百味,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历经数千年,五谷是怎样筛选出来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吃饱到吃好,我们做了哪些努力?今天(2月11日)长江日报《读+》周刊推出《中国食物:粮食史话》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史军专访。史军。史军指出,几千年来,各种谷物和中华民族双向奔赴、共赢共生,才成就了我们手中最香甜的饭。史军强调,饭碗常满,文明方

马达加斯加总统:期待借助中国杂交水稻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2月3日电(记者凌馨)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3日说,期待利用中国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早日实现本国粮食自给自足目标。拉乔利纳当天出席在马水稻主产区阿劳特拉·曼古鲁大区塔南贝镇举行的中国杂交水稻分发仪式。他说,种植杂交水稻将大大提高农业收成,每公顷预计能为农民增加年收入近600万阿里亚里(1美元约合4743阿里亚里)。马政府计划向全国12个水稻主产区分发杂交水稻种子,预计杂交水稻总种

非洲好物加快进入中国市场(新时代中非合作)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肯尼亚紫茶代理商(右一)向参展者介绍肯尼亚紫茶。  杨 迅 董元君摄影报道晨光熹微,肯尼亚海岸的渔民们在薄雾中将渔网撒向大海,所捕捞的野生鳀鱼加工成鱼干后将出口到中国,制成美味食品,再销往30多个国家。负责这项国际业务的,是湖南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如今已成为肯尼亚鳀鱼干的最大进口商之一。“我们的相关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公司每年需要进口原料鱼数万吨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新华社上海2月14日电(记者张建松、张泉)辅酶Q10,被誉为“人体的发电机”,能驱动人体细胞产生能量,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同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膳食补充剂。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2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上海科学家成果登上《自然》,有望拓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据上海交通大学1月31日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