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海上石油工人的青春守望 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记者李然)隆冬时节,海风凛冽。从渤中19-6气田海上平台的甲板上往下看,白浪翻涌。在7级大风下,连底部的泥沙也随浪花搅动,原本蔚蓝的海洋都快变成了泥灰色。这是渤中19-6气田海上平台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渤中19-6气田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临近春节,陆地上的人们已经开始筹备年货,而在这里工作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却将坚守岗位,保障更多家庭的温暖团圆。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我国首个煤岩气田煤岩气累产突破30亿方 中国日报2月19日电(记者 郑欣)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首个成功开发的深层煤岩气田——中石油鄂东大吉气田煤岩气累产突破30亿方。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项目,该气田2024年产量不断呈上涨趋势,年度生产煤岩气16.9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79.2%。大吉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岩气资源量估算约6000亿方,先导性实验项目于2019年开始建设,首口煤岩气实验直井大吉3-7向2井在8号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深海一号”大气田累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高产稳产运行 澎湃新闻从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深海一号”气田分为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项目于2021年6月投产,二期项目于2024年9月投产,两期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00后”海上石油工人的青春守望 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记者李然)隆冬时节,海风凛冽。从渤中19-6气田海上平台的甲板上往下看,白浪翻涌。在7级大风下,连底部的泥沙也随浪花搅动,原本蔚蓝的海洋都快变成了泥灰色。这是渤中19-6气田海上平台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渤中19-6气田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临近春节,陆地上的人们已经开始筹备年货,而在这里工作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却将坚守岗位,保障更多家庭的温暖团圆。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3 浏览
深水油气技术进步促高产稳产 2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2024年中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三高”特点。“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海油钻完井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国内海上年平均钻井数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表示,我国近海整体钻完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海部分钻完井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今年1月29日,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技术创新助“深海一号”气田持续稳产高产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持续稳产高产,离不开建设期高水平深水钻完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中介绍,在钻完井方面,“深海一号”气田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完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技术创新助“深海一号”气田持续稳产高产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持续稳产高产,离不开建设期高水平深水钻完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中介绍,在钻完井方面,“深海一号”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古妩介绍,本次《公报》以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为依据,统计资料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集团公司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