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3 浏览
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春联——全民的诗意表达(人文茶座) 写春联,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年俗。春联起源于桃符,最早见于先秦神话,《山海经》《论衡》《淮南子》等书中均有记载。从最初驱邪禳灾的“神荼”“郁垒”,延伸为桃符题词、春帖诗句,在敦煌遗书中发现唐代立春时“书门左右”的题句,也偶见宋人苏轼、朱熹等以两行偶句题于桃符。《宋史》记载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桃符,尽管被后世认作楹联之肇启,但宋元时“春联”的概念并不明晰。人们耳熟能详的王安石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