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板水印到京剧书法 “洋朋友”感受中国年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会组织来自美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参加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洋朋友”学习、体验了木板水印、京剧和书法等非遗项目,感受浓浓的过年气氛,体验民间传统习俗。记者:孙蕾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年味儿,从一纸年画里飘出(文化中国行) 凤翔木版年画《四时报喜》。 受访者供图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受访者供图梁平木版年画《帅旗门神》。 熊 伟摄桃花坞木版年画——巳时如意事事如意本报记者 王伟健苏州古城里,大街小巷红灯笼高挂,年味浓浓。在隐藏于小巷深处的朴园内一幢两层小楼里,80后桃花坞木版年画艺人杜洋正准备赶印蛇年新款年画《巳时如意》,整张年画以菖蒲为背景,画面中心灵动柔美的金蛇和银蛇蜿蜒盘旋,有着事事如意、坚韧不拔等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陆波岸:几度木棉花开落|新华走笔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开设“新华走笔”专栏,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行思录。专栏发表记者陆波岸撰写的文章《几度木棉花开落》。我小学母校被撤销了。忽闻消息,回望那个长着一棵高大木棉树的山坳,心中眷恋层层起,梦里几度花开落。母校尚育小学,是“石山王国”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莽莽大山里一所普通村级完小,办学历史悠久,曾和周边几所村级完小组成一个学区,培育大山孩子,不但办小学还办过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河北曲周:非遗“木版画”上的中国年 中新网河北新闻1月20日电 (王天译 王喜民)春节临近,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大街小巷,年味儿变得愈发浓郁。在当地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家中,一项延续多年的春节习俗——制作木版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这个节日增添别样的文化韵味。图为王晓丽在雕刻模板。 张丹 摄 在曲周镇小河道村王晓丽的家中,屋内摆满了制作木版画的工具和材料,书架上一块块大大小小雕刻精美的木板有序排列。王晓丽正专注地制作木版画——在木板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文化中国行|非遗木雕传承人程懂:匠心独运,木板雕刻续写岁月风华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木雕艺术中蕴含的诗情画意,时至今日仍然令人神往。正值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一家工厂,探访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传承人程懂与他背后关于木雕非遗的时光印记。坚持源于兴趣 专注成就卓越程懂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李集镇农村,十二三岁时,因家境贫寒,他不愿再继续上学,在舅舅的帮助下,他决定远赴浙江省东阳市学习木雕技艺。对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