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
以文艺精品创作回应时代需求暨纪录片《昆嵛》研讨会成功举办
1月18日,由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以文艺精品创作回应时代需求暨纪录片《昆嵛》研讨会”在文东校区顺利举行。研讨会由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项目联合主办,邀请《昆嵛》主创团队和专家学者围绕“以文艺精品创作回应时代需求”进行充分交流和理论研讨。研讨会由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宋法刚主持。山东省文联
【烟台水文快报】全市普降小到中雪 局部大雪或暴雪
大众网记者 于飞 通讯员 韩康 烟台报道记者从烟台市水文中心了解到,受强冷空气影响,6日21时~7日6时,烟台市普降小到中雪,局部大雪或暴雪。全市平均降雪折合水量2.8(单位:毫米,下同)。最大点为昆嵛区涝夼站10.7,较大点有蓬莱区大辛店站8.2,高新区辛安站6.0。各行政分区:芝罘区3.1,莱山区4.8,福山区2.4,高新区6.0,开发区3.7,牟平区3.8,昆嵛区10.7,蓬莱区6.6,龙口
《烟台序》:以AI妙笔,勾勒烟台绝代风华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李祯 烟台报道渤海泱泱,胶东形胜。东迎扶桑之曦,西枕岱宗之脉。星分箕尾,地锁沧溟。昔者秦皇刻石芝罘,勒岱舆之鸿文;汉武筑台蓬莱,寄瀛洲之幽思。千载烟霞,聚为灵壤;一城山海,自成洞天。若夫晨光熹微,云蒸霞蔚。丹崖衔日,金波跃鳞。观夫长岛浮翠,若青螺缀玉盘;芝罘卧涛,似苍龙饮碧渊。春潮带雨,鸥鹭忘机;秋月凌空,蜃楼幻境。三山隐现岂虚诞?八仙踪迹尚可寻。此乃乾坤设巧,造化孕奇,岂斧凿
纪录片《昆嵛》:回应生态保护的现实呼唤
读懂昆嵛山,才能读懂胶东大地。自然人文纪录片《昆嵛》以四季变换为轴线进行分集,在冬、春、夏、秋的季节变换中,呈现胶东半岛东部昆嵛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可贵的是,作品没有局限于展示昆嵛山本身的魅力,而是辐射烟台、威海乃至更广阔的胶东大地,搭建起以昆嵛山为核心的“一山两城三餐四季”的叙事框架,通过讲述发生于山水之间的动人故事,梳理胶东地区气质独特的文化基因,并以点带面,解读中华民族勤劳奋进
《昆嵛》: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
文/王雪蕾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纪录片《昆嵛》以四季为划分,形成以“冬”“春”“夏”“秋”为序列的四集人文自然纪录片。以处在山东烟台、威海两座城市交界处的昆嵛山为关照主体,《昆嵛》从昆嵛山出发,寻找昆嵛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故事、历史故事,并最终将焦点汇聚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展现了昆嵛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第一集《冬》,开篇即讲述昆嵛山特有的大范围“冷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