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巡山日记|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遇到了他们…… 新华社西宁1月22日电(记者史卫燕、王金金)可可西里腹地太阳湖,被称为“无人区中的无人区”,海拔超过5000米。这片湖面积不大,但它周围的几座山很有名:魏雪山、布喀达坂峰、马兰山。20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荒原因蕴藏金矿变为“热土”,据当地人回忆,高峰期时这里聚集了上万名金农盗采黄金,魏雪山、马兰山等地,正是因此出了名。可可西里巡山队超过30年的持续巡护,让这片荒野重归宁静。巡山队员告诉记者,至今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一位政协委员的“调研日记” 调查研究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基本功。过去一年里,全国政协委员海尼扎提·托呼提曾4次随同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新疆不同地区开展考察调研。在调研中,他以政协委员的独特视角,更加深入地走进新疆、了解新疆。“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海尼扎提直言,作为驻地委员,在调研中总能听到其他委员对于新疆之博大的惊叹,“如果行程上有三个城市的调研工作,则至少需要三种交通工具”。正因如此,在新疆调研考察的辛苦程度会比其他地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周扬青公布情人节约会对象:他也是个“恋爱脑”,我还没答应在一起 昨日,千万粉丝女博主周扬青发布微博说:这一篇其实很早就写好了,放在手机里犹豫了很久还要不要发。日记是写在情人节那天,可是就在写完这篇之后又发生了很多意料外的事情。昨天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又翻到了手机里静静躺着的这篇日记,决定还是发出来。也没有做任何添加或修改,就还只是那天刚约完会写出来的最初的样子。自己也想通了,决定记日记的初衷本来不就是单纯地记录下每一个对我有意义的日子,或是怕会在日后回忆不起的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宋丽娟:走进学生小眉的世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人们对于春节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不尽的教师群体正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基于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新闻专栏即日起发出“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征集令,邀请山东省一线教师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2025年寒假最难忘的一线故事和精彩瞬间。文|青岛莱西市洙河小学教师 宋丽娟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每一个孩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伊先丹:做会“种太阳”的老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编辑整理编者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人们对于春节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不尽的教师群体正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基于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新闻专栏即日起发出“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征集令,邀请山东省一线教师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2025年寒假最难忘的一线故事和精彩瞬间。 文|济南高新区稼轩小学教师 伊先丹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家访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丨科技城里的“科技链” 新华社天津2月25日电(记者尹思源、王宁)天津市宝坻区有一条智能网联公交车线路,车上没有司机,只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乘车从宝坻站出发仅需18分钟,就能到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1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了这座科技城的“科技链”。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平台,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统筹开发运营,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独特之处。京津中关村科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0 浏览
世界湿地日|这片湿地上 黑鹳有了厚厚的“日记” 一袭黑白“礼服”搭配红色“长靴”阳光洒下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伸展双翅舞一段优雅的“华尔兹”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来自湿地的“模特”黑鹳这是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到的黑鹳成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数量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地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地管理不断完善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王焕涛:校园里的温暖与希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人们对于春节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不尽的教师群体正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基于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新闻专栏即日起发出“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征集令,邀请山东省一线教师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2025年寒假最难忘的一线故事和精彩瞬间。文|淄博市沂源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 王焕涛大年初六,新年的欢悦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历史如何“反常识”?一个清朝官员的“996”日常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平常我们读史,读的都是“大历史”,对于古人的起居生活是啥模样很少有了解。如果你问: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清朝官员会如当今的白领那样坐班吗?他因公因私的作息时间分际应该划在哪里?恐怕没什么人能答上来。作息时间就像条波澜不惊的枯燥流线,琐碎平常,流淌不息,很难寻出什么意义。可是有人偏不这样看,杨联陞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的看法是,作息有根本的重要性,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