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 2月27日,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联合举办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流座谈会,20余家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机构参会。本次座谈会旨在交流去年下半年以来沪市并购重组市场情况和典型案例,听取市场意见建议,凝聚市场共识,进一步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和《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未来,让科技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产业腾飞。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增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蓝润集团董事长戴学斌:建议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 针对四川如何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势能,全国人大代表、蓝润集团董事长戴学斌建议,中央及国家相关部门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科技攻关改革试验,建设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推动“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助力四川建设技术攻关创新策源地。(财联社 朱万平)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加大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月21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其中提到,全力落实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力支持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组织开展第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叠加烟花爆竹燃放,春节预计出现三天左右中至重度污染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2025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形势如何,是否会出现大范围污染过程?据生态环境部消息,2025年1月27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状况预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表示,除夕白天起,我国大部扩散条件开始转差,存在烟花爆竹污染持续滞留的风险,预计将形成三天左右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初三起受冷空气自北向南逐步影响,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最新预测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海洋能进入规模化利用阶段 【海洋能进入规模化利用阶段】财联社2月26日电,海洋能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包括潮差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据了解,我国将加强海洋能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中试验证和技术迭代升级,支持核心装备技术攻关。加快装备研制应用,支持已稳定运行且有发展潜力的潮差能、潮流能等装备技术升级,加强新型装备研发,增强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建造和运维成本,提升海洋能发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用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增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为经济转型升级厚植根基、蓄势赋能。创新的外延很丰富,包括很多方面,但科技创新是最“硬核”的创新,也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上交所: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 进一步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落实落地,着力打造上海全球并购中心——沪上金融监管部门再度举办并购重组座谈会2月27日,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联合举办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流座谈会,20余家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机构参会。本次座谈会旨在交流去年下半年以来沪市并购重组市场情况和典型案例,听取市场意见建议,凝聚市场共识,进一步推动“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汇聚更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解锁农业的“无限可能” 今天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在春耕一线采访的总台记者发现,这个春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向农业领域汇聚。总台央视记者 陈博:我们来到这处发光的所在,它就是搭载着一系列传感器的轨道式采集平台。从晚上7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6点结束,以前科学家需要白天干的事儿,已经被夜里忙碌的机器所替代。有了新装备搭把手,繁育一个新品种的周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