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管理司

生态环境部:去年指导全国完成环评审批12.95万个,涉及总投资21.9万亿元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表示,一年来,生态环境环评工作围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王志华一是深化制度改革见成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源头预防的基础性制度,生态环境部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规定,强化制度落实。排污许可是固定污染源监管的核心制度,三中全会强调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生态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44604个管控单元划定

生态环境部1月2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共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4604个,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制度。根据“明底线、划边框”的要求,全国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划定了三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涵盖了大气、水、生态、土壤、海洋等各环境要素,进一步突出了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 王志

生态环境部:去年我国完成环评审批12.95万个

在生态环境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表示,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审批引大济岷引水工程、长赣高铁、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榆林煤化工项目等重大项目环评文件54个,涉及总投资9800多亿元;指导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12.95万个,涉及总投资21.9万亿元,有力支持“两新”“两重”政策落地。2024年,生态环境环评工作围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首场视频直播发布会,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025年首场发布会,也是该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以来的首次视频直播发布。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介绍的三类问题,均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领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源头预防的基础性制度,排污许可是固定污染源监管的核心制度,环评是源头预防的主体性制度,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王志华说,这三项制度要有效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1、

环境部今年首场发布会全程视频直播,环评司新司长亮相答记者问

2025年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加强源头预防与过程监管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首次亮相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王志华此前曾担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二年),生态环境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办公厅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等职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次发

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44604个管控单元划定

生态环境部1月2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共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4604个,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制度。根据“明底线、划边框”的要求,全国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划定了三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涵盖了大气、水、生态、土壤、海洋等各环境要素,进一步突出了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 王志

生态环境部:实现对排污单位“全覆盖”

在1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将全国386.7万家排污单位纳入管理,已实现了对排污单位的“全覆盖”。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 王志华:发布80项排污许可技术规范、45项自行监测技术指南、22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通过这些规范和指南,指导各行业有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行业管理全覆盖。摸清我们污染的家底,为今后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依法治污提供坚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打假 一批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20日表示,对环评市场出现的弄虚作假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零容忍”,严惩重罚、综合施策,推动环评打假进入遏增量、清存量阶段。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志华介绍,自2022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将环评造假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已查处环评领域违法单位15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