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恶劣

女子将新生儿遗弃医院三年多,被判一年

贵阳市南明区法院近日公开宣判一起遗弃儿童案件,以遗弃罪判处被告人黄某芳有期徒刑一年。 2021年5月,被告人黄某芳在贵阳市某医院产下一名非婚生婴儿,因该婴儿患有疾病,出生次日便被送往贵阳市另一家医院治疗,后被告人黄某芳因医药费等问题将婴儿遗弃在医院。2021年7月中旬黄某芳自行到外省务工,一直未对婴儿尽抚养义务。2023年2月,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对此立案侦查。2024年9月11日南明区检察院向南

明确核准追诉条件,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枉不纵 | 新京报社论

▲当前立法仅对个别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做了原则性规定,而缺乏明确、具体的适用标准和操作程序。图/IC photo“2025年,最高检将研究制定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据新京报报道,这是在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透露的新动态。在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下,最高检的表态备受社会关注。2021年3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

证监会: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提高违法成本

【证监会: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提高违法成本】财联社1月17日电,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裁量规则》回答了记者提问。《裁量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使行政处罚裁量更加精准和透明。《裁量规则》区分不同裁量阶次,细化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的适用情形。特别是对于罚款有一定幅度的,明确了在法定幅度以内,从轻、一般、从重的分档标准,

实施4年后,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条件将细化

“2025年,最高检将研究制定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这是在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透露的新动态。这其中,核准追诉是关键词。核准追诉:由最高检行使的特殊职权,确保两类案件审慎处理我国立法明确的需要核准追诉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已过追诉时效的案件,另一种是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核准追诉是由最高检行使的特殊职权,体现了对上述两种案件极其慎

女子将新生婴儿遗弃在医院三年多,被判刑一年

微信公众号“南明法院”消息,1月10日,贵阳市南明区法院公开宣判一起遗弃儿童案件,以遗弃罪判处被告人黄某芳有期徒刑一年。 2021年5月,被告人黄某芳在贵阳市某医院产下一名非婚生婴儿,因该婴儿患有疾病,出生次日便被送往贵阳市另一医院治疗,后被告人黄某芳因医药费等问题将婴儿遗弃在医院,2021年7月中旬黄某芳自行到外省务工,一直未对婴儿尽抚养义务。2023年2月,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对此立案侦查。2

最高检:去年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2亿余元

中新网2月20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20日召开“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表示,检察机关聚焦重点人群,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不断加强,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经责令支付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600余件600余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0余件100余人;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2亿余元。

多次别车泄愤引发事故,一驾驶员被判危险驾驶罪!

因“路怒”引发交通事故,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检察院公诉,1月21日,被告人王某某被法院以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2024年7月5日,在克拉玛依区迎宾路会展中心附近路段,王某某与徐某某驾车同向行驶。徐某某突然变道且未让行,这一举动让王某某心生不满。随后,王某某在1分钟内连续4次强行变道并恶意别车。徐某某3次避让后继续正常行驶。王某某再

路怒没有赢家,斗气更要负责

本报综合 因他人超车心生不满,竟在高速公路上恶意追逐竞驶、降速别车、扔杂物挑衅,甚至停车辱骂他人,怎么判?湖南高院网站2月26日转发了临湘市人民法院近日审理的这样一起因“路怒症”引发的危险驾驶案。认为对方强行变道心生怒气2025年1月31日下午,裴某驾驶小汽车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超车道上行驶。王某驾驶小汽车意图从行车道变更到超车道超越裴某,因裴某的车速较快,王某超车未果。没想到裴某认为王某的超车行为是

司机1分钟内4次强行变道恶意别车获刑

因“路怒”引发交通事故,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检察院公诉,1月21日,被告人王某某被法院以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 2024年7月5日,在克拉玛依区迎宾路会展中心附近路段,王某某与徐某某驾车同向行驶。徐某某突然变道且未让行,这一举动让王某某心生不满。随后,王某某在1分钟内连续4次强行变道并恶意别车。徐某某3次避让后继续正常行驶。王某某

涉网络敲诈勒索典型案例:被害人因谣言自杀,获救后仍被造谣

有人制造、散播网络谣言敲诈勒索致被害人轻生自杀,后者获救后仍遭造谣攻击,法院认为犯罪情节恶劣处以严惩。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标明网络行为红线,指明依法维权路径。前述制造、散播网络谣言敲诈勒索典型案例显示,被告人孙某媛系某网络主播的“粉丝”,被害人侯某经营的培训机构与该主播有业务合作。2022年6月,孙某媛自认为侯某与主播关系暧昧,遂在网络直播间辱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