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

大模型穿越到紫禁城:百度AI让南宁市民秒变“宫廷贵人”

包年粽、打糍粑、新年挑水、舞龙舞狮……除了这些广西地区传统的春节民俗,2025乙巳蛇年春节,广西人民有了新的“打卡”点。据了解,今年春节,“紫禁城里过大年”项目首次走出北京,携手百度AI等,来到广西南宁举办外展活动。在这里,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们既可以感受到来自北京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也可以感受到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非遗的丰富多彩、独特风情。1月23日,由故宫出版社技术指导,中共南宁

文化中国行丨古籍里的春联 穿越时空的祝福

春联,描绘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也寄托着对新一年美好的祝福。一起来看中国春联里的精妙词句,感受中国人、中国年独有的浪漫和美好。春联发展历程:唐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对联形态开始萌芽;五代十国时期,“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春联开始昭示春意常在、节庆美好;宋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庆文化成为诗人词人的文学给养;明代除夕,户户着笔墨,家家贴春联;清代,春联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年俗

京绣非遗传承人走进新京报,一针一线向小记者展示宫廷刺绣魅力

“大家都听说过什么刺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2月10日下午,在第二十三届新京报小记者活动的学员结业仪式上,一位“神秘嘉宾”——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何洪杰来到现场和小记者们互动交流,小记者们踊跃举手与传承人互动,在一针一线中“沉浸式”领略京绣文化的魅力。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何洪杰和小记者们互动交流。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传承人亲临现场,讲述非遗内涵及传承意义京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化中国行丨258件清代宫廷和田玉亮相 必看展品已为你梳理好

和田玉,不仅是中华玉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承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中国名片”。新春来临,故宫推出2025年开年大展“玉出昆冈”,遴选258件极具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超半数为首次展出。此次特展自今年1月7日起,到明年1月4日对公众开放。哪些展品不容错过?一起来看!此次和田玉文化特展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进行展示,生动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

北京宫灯与古建筑的 异曲同工之妙

“灯摇虹彩张华堂,月散瑶光满禁城。”中国宫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其相关记述,出土的宫灯实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唐朝是宫灯发展的鼎盛时期,相传洛阳东都宫廷匠人毛顺,心多巧思,利用彩绸打结,做成灯楼二十间,楼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悬挂金翠珠玉等物,微风吹来,铿锵悦耳,又以灯光照射,呈现出龙螭虎豹飞腾跳跃的形状,“似非人力”。元稹《灯影诗》曰:“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

军事历史迷再添好去处!约190件清代武备文物在香港展出

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尚武精神贯穿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里。其中,清朝的武器装备在宫廷内外的地位举足轻重,吸引专家学者集中研究。2025年1月22日,“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专题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是香港近年来首个聚焦清代宫廷武备的展览。 1月21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管理及策展团队与记者见面,并回应记者提问。大约19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文物将在该展览展出,包括

古画中的元宵:赏花灯、放烟花、观歌舞百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年俗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年的“压轴戏”。俗语有云“正月十五闹元宵”,怎么个“闹”法儿?可以到中国描绘元宵主题的古画中一探究竟。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6米长卷明代风俗画巨制《宪宗元宵行乐图》,将明代宫廷的元宵盛景定格成永恒;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一月页采用中西融合透视法描绘了“正月观灯”的欢腾场景。早在宋代,对于元宵节的庆贺场面就已经十分盛大。而现

晋祠,三晋之魂

徐玉向在华夏文明的岁月长河中,晋祠如同一座隐匿千年秘符的圣殿,静卧于长河之畔。传说上古之时,一祥瑞降临于此,引得后人建祠以祭。岁月悠悠,它始终散发着幽秘而深邃的气息,引得我如虔诚的朝圣者循声而至。我以为,晋祠的美深嵌于它的建筑之中。圣母殿仿若端凝的老者,沉静地踞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其飞檐翘角,如鸿雁展翼欲冲霄汉,恰似北宋建筑技艺与文化理念交融的结晶。每一处斗拱的精巧组合,犹如一部榫卯结构的交响乐

请到广东过大年|正佳极地海洋世界金鱼艺术展区全新亮相

1月25日(腊月二十六),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全新展区《金鳞瑞彩》国彩宫廷金鱼艺术展区全新落成,正式向游客开放。该展区是广州首个大型金鱼艺术展区,以生物、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美学形式,展陈风格上,以古建筑、竹子、莲花、葫芦、诗句等古风元素相融合,中式宫廷范儿十足,再通过灯光、投影、艺术异形缸等手法巧妙地展示4个大类——草种金鱼、文种金鱼、龙种金鱼、蛋种金鱼,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全新展区。该新展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