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有学问(中国道路中国梦·与时代一起奔跑) 作为城市中动植物集中度最高的场所之一,动物园不单单是消遣、休闲的场所,更应成为了解自然、生命及生态系统的一扇窗口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有点特别。在这里,想看动物表演?没有。能否确定看到某种动物?也不一定。想一眼找到某种动物?很有难度!尽管如此,动物园依然备受欢迎,接待人数屡创新高,每年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其中七成以上来自外地,30岁以下年轻人占大多数。“规矩”这么多,为何还能受到游客喜爱?关键在于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对科研领域的青年才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他们能“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总书记寄语广大院士“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的执着坚守和无悔奉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杨士莪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是培育英才的引路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DeepSeek会梦见《管锥编》吗? ◎念一春节期间,我在书柜里重新翻出了钱锺书的小说代表作《围城》。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1980年10月北京第一版,2013年10月第24次印刷,封面是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初次出版《围城》时绘制的图画,由此勾起了我对钱锺书作品的回忆。从初中时本着一睹奇书为快的心态阅读《围城》,到高中时雾里看花读《管锥编》《谈艺录》,再到为小说集《人·兽·鬼》中的名篇《猫》写过一篇书评,入围某征文比赛,其间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做学问要沉得住气(师说) 做学问要沉得住气(师说) 张 爽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第 15 版) 身为导师,我经常被硕士或博士一年级学生问同样的问题:“老师,我该选什么样的题?可否给我一个研究方向?”我一般会问学生:“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为此做过什么准备?”有些同学会沿着我的提问讲述想法和体会,有些却迟迟无法作答,显然还没有做好独立、深入研究的准备。面对这样的同学,我通常会宽慰他们:“你们才一年级,还有自由徜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丘成桐人民日报撰文! 月前我在汕头参观了我出生的小洋房。这小洋房是我父母新中国成立前购置,作为我们一家人居住的。75年的老房子经汕头市大修得以重睹,非常感激人民政府的厚爱。我也见到父亲走过的路。我发觉它和我一生走过的路、想要做的事情,何其相似!只是大时代的走向不一样,我比他幸运得多!父亲成长于粤东蕉岭的农村,在祖父去世后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到厦门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随后东渡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正值日寇侵华,父亲奔走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