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

2030年前载人登月

据央视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月球一直是我们最为向往的目标之一。而载人登月任务中,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都相当关键。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登月服作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核心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执行月面出舱活动任务时的生命

月球没有嫦娥,却有以色列探月失败,留下的“太空难民”水熊虫

了解月球的都知道,真实的月球没有吴刚和嫦娥,只有一望无垠的月球坑。月球的环境难以诞生生命,但月球上却有可能存在一群“太空难民”——水熊虫。要知道,月球没有氧气,水熊虫是如何前往月球,如今它们还活着吗?水熊虫是一种缓步动物门生物,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存在。和人类不同,它们的生存不挑环境。无论是寒冷的北极、酷热的沙漠,还是在潮湿的土壤,以及缺少氧气的海里,它都能够找到苔藓、海草等食物活下来。这种动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

温竞华、刘祯/新华社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论文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期刊审稿人评价:“该手稿报道了来自嫦娥六号样品的一些首批科学数据,这些来自月背的样品非常重要且有趣。样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 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 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 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

宇宙、太空,浩瀚且深邃,承载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伟大梦想。太空探索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求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在文明进步的历史中,航天科技书写了人类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在国家发展的征程上,航天力量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维护了国家的发展安全。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嫦娥奔月、敦煌飞天,这些浪漫的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浩渺苍穹的想象和憧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走自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观众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看嫦娥六号任务取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温竞华、刘祯)近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论文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中国科技奏响创新强音 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4日第 06 版)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里深情点赞。嫦娥六号飞越38万公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正式入列,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支撑大洋探秘;深中通道联通陆

赴九天,探苍穹!航天版“龙抬头”带你见证中式浪漫

春雷响,万物长二月二,龙抬头古人以龙为图腾渴望自己能飞腾到九霄云天今人以科技为笔在浩瀚苍穹写下自己的故事今天“龙抬头”带你看独属于航天人的中式浪漫↓↓↓千年问天梦,终化巨龙吟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早已烙印在文化血脉之中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索也正是这种探索才有了“嫦娥”揽月:六赴广寒,取回月壤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在月背合影△11月13

嫦娥七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北京和安徽两地联合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工作,这个载荷的创意来自长沙的小学生们,它将和嫦娥七号探测器一同前往月球南极,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天柱:我们知道在月球上是真空的,它没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