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将国人基因图谱拱手相让,复旦大学究竟是何用意? 中国作为第二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丰富种群多样性,具备人类发展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的重要优势。不久前复旦大学联手国内26家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图谱。该图谱包含了数十万不同的国人DNA数据,是目前为止内容最为详细的中华民族全基因组。这份数据能让我国科研机构更精准的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医学领域探索也是大有裨益。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主导者复旦大学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愤慨的举动——他们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中国经济面面观|中国AI大模型,正在踏出什么路? 近期,国产AI大模型的显著进步引发全球关注。大模型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微观层面,我们可以向大模型提问获取答案或者让它撰写文稿,将大模型逐渐嵌入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展辅助工作学习的专用大模型……宏观来看,人类又要如何与AI相处,让更多人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本期的《中国经济面面观》,请与我们一同发现AI大模型的无限可能,站在风口上瞭望新风向。■AI与手机深度融合前景如何?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表示,经过对电池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复旦大学一博士后被指多次抄袭硕士论文,校方回应:情况属实 关于王灿学术不端的处理情况通报2024年12月,复旦大学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王灿涉嫌学术违规问题。学校坚决维护学术规范,对学术违规绝不姑息。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按规定和程序进行了严肃调查,认为举报情况属实,被举报的4篇论文均出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构成学术不端。我站已于2025年1月按规定,对被举报人作出退站处理。复旦大学新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肝脏学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吴健逝世,享年65岁 据临床肝胆病杂志消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30日12时41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65岁。公开资料显示,吴健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1986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1994年博士毕业于瑞典乌墨尔大学医学院,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社会学通识佳作《看见不可见社会》:揭示“不可见”的文化世界 近日,复旦大学社会学学者于海和邹华华合著的社会学通识佳作《看见不可见社会》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受社会影响。面对各种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懂点社会学才能豁然开朗、少些迷惘。《看见不可见社会》作者之一于海是复旦大学知名的社会学教授,一位始终关注生活、关注周遭、关注社会的大学者。在撰写专业著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将社会学知识通俗化、普及化,以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在书中 军事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上海多方携手聚焦罕见病致病机制研究等 推进诊疗技术突破与转化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今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当天,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筹)启动会暨义诊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筹)(简称: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围绕罕见病的基因编辑、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聚焦罕见病致病机制研究、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开发及临床转化应用三大方向,致力于拓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多所名校公布升学数据,本科生不爱留学了? 在一些学校,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本科生越来越少了。过去几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公布了 2023-2024 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披露了包括毕业率、就业率在内的多项 2024 年应届本科生的毕业数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从 2021 届起,“就业率”被明确为“毕业去向落实率”,具体包括协议和合同就业率、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复旦大学团队研发新技术延长锂电池寿命 据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记者吴振东、陈杰)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实验证明,新技术可使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