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

壮锦布料“穿”洋过海焕新生

中新网南宁2月28日电 题:壮锦布料“穿”洋过海焕新生作者 俞靖法国巴黎街头外国友人上身广西壮锦服饰走秀,展示“中式穿搭”;壮锦织物走进意大利米兰课堂,外国学子们和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上“手工课”......“我邀海外友人以‘身着华服留影’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立策展人蔡青近日受访时介绍。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新春走基层)壮锦成时尚 又闻机杼声

壮锦,是由棉线或丝线“通经断纬”方式织就而成的民族手工艺品,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州县是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过去壮锦曾是当地女青年的嫁妆,随着时代变迁,已少有青年用壮锦作为嫁妆,壮锦面临传承断层隐忧。为传承壮锦文化,当地官方不仅在财政上投入,还引入现代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使现代壮锦商品融入大众生活,壮锦变

(新春见闻)广西壮锦:昔日曾用作嫁妆 如今变“潮”出国门

中新社广西崇左2月4日电 题:广西壮锦:昔日曾用作嫁妆 如今变“潮”出国门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用壮锦制作而成的被套、床单、蚊帐,这几件特别的床上用品,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光满村那莫屯村民黄小英向记者展示的嫁妆。“我的嫁妆一共有四套床上用品。那时,我们壮族青年出嫁,都要自己织壮锦做嫁妆。”黄小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月23日,黄小英和丈夫一起向记者展示用壮锦制作的嫁妆。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摄

(新春走基层)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

中新网广西崇左2月3日电 题: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作者 蒋雪林 林浩被套、床单、蚊帐,几件用壮锦制作而成的家居用品,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光满村那莫屯村民黄小英向记者展示的嫁妆。“我的嫁妆一共有四套床上用品。那时,我们壮族青年出嫁,都要自己织壮锦做嫁妆。”黄小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图为黄小英和丈夫在展示嫁妆。记者 蒋雪林 摄 走进黄小英的家,她正坐在织锦机前织壮锦,在

两会·行囊里的民生密码|全国政协常委韦朝晖:“锦绣非遗”织出产业兴旺路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韦朝晖计划将几件壮锦织物带到北京。这几件壮锦织物虽然都是传统的壮锦纹样,但却是真丝织造的,是全新的突破。一直以来,韦朝晖关注壮锦产业的发展。从纤维、纹样、颜色,到织造工艺、织造设备,每一个环节中都能看到韦朝晖调研的身影。韦朝晖希望向更多人讲述壮锦背后传承与发展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张靓丽的名片。统筹:杨云燕编导:徐思远作者:梁舜、黄凯莹、奉群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