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为验证月球岩浆洋假说补上月背“拼图”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论文2月28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作为月球起源与演化的一个重要假说,月球岩浆洋假说提出,月球形成之初,曾呈现为全月范围的岩浆海洋。随着岩浆洋冷却结晶,较轻的矿物上浮形成月壳,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残余熔体形成月壳和月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为验证月球岩浆洋假说补上月背“拼图”

【简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记者:温竞华、刘祯、蒋志强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何一变再变?如何防御?一文了解

最近,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持续登上热搜榜单,这是因为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颗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概率。目前,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之所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之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能够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嫦娥六号样品研究成果“上新”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图1 A. 嫦娥六号着陆区,B. 嫦娥六号中的玄武岩岩屑,C. 嫦娥六号着陆

嫦娥六号最新科学成果发布,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2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研究成果显示,本次从月球带回的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通过对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样品特性,科研人员验证了月球岩浆洋假说,表明月球在形成初期曾经历全球性熔融,形成了大范围的岩浆洋。研究还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铅同位素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区

原创 三大消息:不打垮中国誓不罢休?中方点名警告;赖清德突然主动求和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带回1731克月壤,这是人类首次获得月表年轻火山岩区的样品。这批珍贵的月壤不仅填补了月球地质研究的空白,更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国家航天局不吝惜这些宝贵资源,已向131个研究团队发放了85.48克样品,这些团队如获至宝,短短几年就产出了上百篇高水平科技论文。嫦娥五号的成功为中国月球科研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并未就此止步,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再次创造历史,

又一重大成果!嫦娥六号样品研究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 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

嫦娥六号最新科学成果发布:月背样品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

虚惊一场?小行星撞地球概率已调整“接近为零”,一文了解该如何防御

最近,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持续登上热搜榜单,这是因为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颗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概率。目前,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之所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之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能够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