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宴

每家平均2公斤剩菜剩饭,你家除夕夜的团圆饭吃完了吗?

团圆宴的真正价值,在于围坐分享的温暖,而非杯盘狼藉的排场。全文1149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 / 郭元鹏(职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年夜饭。新京报资料图除夕夜的团圆饭,吃完了吗?据荔枝新闻报道,除夕夜的团圆宴余温尚存,家家户户的冰箱却已开启了超负荷模式。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2kg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儿。还有网友戏称,所谓年味儿,其实就是剩

火锅年欢节点燃新年消费

1000平方米的重庆火锅团圆宴、特色菜品展、复古年货大集……16日,以“灵蛇迎春 美好飨聚”为主题的2025爱尚重庆迎新消费季·重庆火锅年欢节暨迎春宴席展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麻辣火锅、特色年货、非遗美食集中亮相,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选购。记者:杨仕彦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每家两公斤剩菜剩饭,年年有余不宜“年年浪费” | 新京报快评

▲年夜饭。新京报资料图除夕夜的团圆饭,吃完了吗?据荔枝新闻报道,除夕夜的团圆宴余温尚存,家家户户的冰箱却已开启了超负荷模式。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2kg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儿。还有网友戏称,所谓年味儿,其实就是剩菜剩饭的味儿。除夕夜的团圆饭也罢,大春节的聚餐也罢,都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寄托。手里有钱了,日子过好了,大家习惯于用“满桌丰盛的饭菜”表达亲情,表

情暖劳动者共同迎新年,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100位新就业群体共享“团圆宴”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通讯员 胡娟 刘一芳 周蕾有种牵挂,是家里饭菜的味道,有种思念,是熟悉的乡音充盈耳畔,随着蛇年春节临近,有的人已经返乡,但还有一群新就业群体坚守岗位,穿梭街巷,奔波忙碌,守护着城市的运转。1月16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道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举办“情暖劳动者,迎‘新’共团圆”暨暖“新”课堂活动,走进长青街物流园区,邀请长青街辖区内100位新就业群体

铁路人的“团圆宴”:京西行车公寓后厨的年夜饭出锅了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1月28日除夕下午,北京西站里的北京房建公寓段京西行车公寓后厨,大家都在为晚上这顿年夜饭忙碌着,厨房正升腾着阵阵烟火气,蒸汽在玻璃窗上凝成水珠。灶台上好几口铁锅同时翻腾着——红烧肉在锅里咕嘟冒泡,油焖大虾透出诱人的亮红色,炖牛肉飘着阵阵香气,白白胖胖的饺子也即将出锅。厨师们正在包饺子。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房建公寓段供图当千家万户围坐共享团圆饭时,2025年除夕夜,在这个被称为“

江苏淮安洪泽湖畔传统村落年味浓

1月18日,江苏淮安洪泽湖畔,老子山镇龟山村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龟山村团圆宴一字排开,热闹开席。整个村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烧大锅菜、舞龙巡村、新年祈福、吃团圆宴……村里满是淳朴自然的热闹气氛。(桂宝林 陈永桂)

人民日报刊文:春节是加深人民友谊的一条纽带

春节文化已经在秘鲁生根。每逢春节,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上都会人头攒动,人们争相观看舞龙舞狮,沾沾喜气;秘鲁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有关春节和中国文化的报道,已经形成传统;不少秘鲁家庭走进中餐馆,享用“团圆宴”……人们希望通过庆祝春节,祈愿新的一年幸福美满。近年来,随着秘中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秘鲁民众体验春节文化也有了新气象。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正逐渐从华裔群体扩大至更广泛的人群。秘鲁中国文化体验中心顺应这一

已坚持16年!长沙一餐馆又请环卫工人吃团圆饭,老板:有人说我作秀,会一直秀下去

1月21日中午,在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高桥大市场社区的鼎顶湘滋味食材配送中心,约80位环卫工人、快递小哥聚在一起,享受一场特殊的团拜会。操办这场爱心活动的是鼎顶湘滋味董事长张尚友,今年已是他第16年宴请环卫工人来吃团圆宴。16年来,他累计宴请了1000多名环卫工。为了这次拜年宴,张尚友提前进行了筹备,共准备了7桌,其中6桌为环卫工人,1桌为快递小哥。11时30分许,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们陆续入席,一

已坚持16年!长沙一餐馆又请环卫工人吃团圆饭,老板:有人说我作秀,会一直秀下去

1月21日中午,在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高桥大市场社区的鼎顶湘滋味食材配送中心,约80位环卫工人、快递小哥聚在一起,享受一场特殊的团拜会。操办这场爱心活动的是鼎顶湘滋味董事长张尚友,今年已是他第16年宴请环卫工人来吃团圆宴。16年来,他累计宴请了1000多名环卫工。为了这次拜年宴,张尚友提前进行了筹备,共准备了7桌,其中6桌为环卫工人,1桌为快递小哥。11时30分许,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们陆续入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