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研究院

AI赋能材料科学研究: “一针治疗”让锂电池突破现有寿命极限

中新网上海2月13日电(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圈-2000圈提升到12000圈-60000圈……在中国学者们的努力下,这成为现实。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研究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的研究成果,13日在《自然》(Nature)主刊上发表。团队提出打破

最新研究:“一针治疗”可延长锂电池寿命

中新社上海2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中国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主刊上发表。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进行。团队提出打破电池基础设计原则中锂离子依赖共生于正极材料的理论,通过人工智能(AI

“打一针”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

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它“注射”一针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维持1万次充放电,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相关研究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External

“打一针”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

【“打一针”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科创板日报》13日讯,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它“注射”一针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维持1万次充放电,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