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健康我来说|7天可自愈?甲流确诊后怎么办?

7天可自愈?甲流确诊后怎么办?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田欣伦,听听她怎么说。记者:高菲菲 王伟 谢晗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让罕见病不“罕治”!北京协和医院打造罕见病诊疗“国家队”样本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罕见病诊治指导中心、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唯一国家级牵头单位,罕见病诊疗研的“协和模式”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探索建立全国首个罕见病多学科MDT会诊平台,采取“一站式救治方案”,每周四中午开展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将罕见病的确诊时间从4年缩短到4周,患者花费降低90%。此外,这个“一站式”会诊平台还通过线上公开辐射到全国,提升全国诊疗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流感重症,专家提醒

早用抗病毒药物流感感染后的症状因人而异,大部分患者仅有发烧、咳嗽、头痛等症状。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更高,病程持续的时间更长,全身症状也更为严重。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田欣伦:因为流感大部分是一个病毒感染,有一个自限性的过程。要是很快症状缓解,比如说体温正常了,也没有呼吸频率的增快,或者没有出现

“AI医生”来了,未来将应用于哪些场景?

近日,多家医院宣布,将AI医疗落地到医院诊疗场景中。AI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哪些变化?“AI医生”能给人看病治病吗?日前,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这名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的“儿科医生”,承担的角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专家的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另外一个是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在本月20日,多位身穿白大褂的知名专家

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

【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财联社2月28日电,在北京协和医院,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协和·太初”,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据了解,目前AI在医学影像诊断、病理分析、药物研发等垂直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AI技术也正在赋能更多医疗细分赛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中国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会以每年超过25%的增速保持增长,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食全食美”——青少年儿童过年如何健康饮食?

除旧迎春,贺新岁,每逢佳节,大家都免不了探亲访友、外出游玩、团圆聚会等活动,而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到了寒假之际,卸下了一个学期的重担和压力,也要开心轻松的迎接新年了。在这个段阖家团聚的期间家长和孩子也许会忽视饮食健康,那么问题来了,过年饮食,孩子要注意些什么,才能“食全食美”,过个好年呢?请和我们一起来了解儿童春节合理健康的饮食小知识吧~1、轻松过节,清淡饮食过年期间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外出就餐,都少

全国首个!罕见病有了AI大模型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徐鹏航、宋晨)在对话框中输入“发现孩子从2岁起发育、语言和动作都明显落后,交流也无法完成”等症状,几秒钟后,人工智能(AI)大模型就会给出“需警惕罕见遗传性疾病(如雷特综合征、天使综合征等)或复杂神经发育障碍”的判断,并给出就诊科室、补充检查等医学建议。这是记者试用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协和·太初”的场景。记者19日从北京协和医院了解到,这一由该院与中国科学

记者手记:国际罕见病日,感受生命的力量

2月28日,天气晴朗,气温达到了17摄氏度。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国际罕见病日义诊活动现场,坐在轮椅上的任二娟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崔丽英紧紧拥抱。任二娟幼年时就出现了肌肉萎缩的症状。多年辗转,在2008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那时还没有特效药,崔主任帮我进行了治疗以缓解症状,鼓励我积极面对。知道我对医学感兴趣,还给我寄来医学书籍。”任二娟说。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

新春走基层丨与病魔赛跑 为生命而战 这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冬季气温低,各类疾病进入高发期,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每天都在上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赛跑”。夜晚的急诊室里,有因流感高烧不退的孩童,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因疑难杂症深陷痛苦的病患,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重病患者。背着扩音器上班的急诊大夫宋晓,从晚上10时到次日8时,长达10小时的夜班,她要面对六七十名患者的问诊。记者:你为什么会戴扩音器上班?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宋晓:我喊了一晚上,实在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