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到种菇,一个乡村的绿色蜕变

新华社杭州2月3日电(记者林光耀、郑可意、刘铭翔)走进浙江省海宁市的长啸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沿途随处可见可爱的蘑菇卡通形象。在村子西侧占地107亩的食用菌基地里,44岁的菇农许益民正忙着收拾自家的菇房,为开春的蘑菇种植做准备。蘑菇虽小,价值不低。这个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年产值1500余万元。也正是这个食用菌基地,帮助长啸村完成了从“养猪村”到“零碳村”的绿色蜕变。图为长啸村的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村”到“零碳村” 一个浙江乡村的绿色蜕变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10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长啸村从一个曾经以养猪闻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的“零碳村”。通过建设“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长啸村不仅实现了从养猪到种菇的产业转型,还成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升。如今,长啸村的光伏发电系统已覆盖全村居民生活用电,该村也成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与此同时,通过打造“零碳公园”和研学基地,长啸村吸引了

光伏助农 绿色发展

光伏助农 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4日第 12 版)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建造“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用来种植中药材、旱粮、水果等,不但没有额外占用土地,还助力农民增收。当地供电公司全程服务,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图为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山下村,一块块光伏电板立在田间。光伏板下的中草药刚刚完成采摘,蓝天白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