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
玻璃作坊主违法倾倒固废被罚十万元,提“家庭困难”求减免未获采纳
因将玻璃加工的玻璃粉沉淀物进行违法倾倒,成都一名玻璃作坊经营者近日被处以罚款10万元。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月27日公布的处罚公告显示,2024年12月6日,成都市彭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接应急事故后,对段某君经营的玻璃作坊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段某君于2024年12月6日0时30分左右将该玻璃作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池底泥(玻璃粉沉淀物)用吨桶装运后驾驶轻卡货车(川GNJ158)倾倒至致和街道兴仁社区六组
湖南隆回:滩头木版年画印制忙
2025年1月22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木版年画忠良美作坊,滩头木版年画艺人陆显中在印制滩头年画。滩头木版年画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张滩头年画的制作从造纸开始,到制作成年画成品需经历包括七次印刷、七次手绘等在内的数十道工序。(曾勇摄/光明图片)2025年1月22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木版年画忠良美作坊,滩头木版年画艺人陆显中在整理印制好的年画。(曾勇摄/光明图片)
三星堆遗址发现手工业作坊!玉石器原料材质达19种→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昨天(20日),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三星堆博物馆分别公布了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其中,玉石器材质已经辨认出19种,石料来源十分广泛。记者在会上获悉,三星堆遗址不仅首次发现了手工业作坊——玉石器“生产车间”,还找到了这些玉石器的原料产地,很大可能就在成都平原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 许丹阳:目前主要发现的是玉石器生产加工的各类遗存,比如
(新春走基层)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
中新网广西崇左2月3日电 题: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作者 蒋雪林 林浩被套、床单、蚊帐,几件用壮锦制作而成的家居用品,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光满村那莫屯村民黄小英向记者展示的嫁妆。“我的嫁妆一共有四套床上用品。那时,我们壮族青年出嫁,都要自己织壮锦做嫁妆。”黄小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图为黄小英和丈夫在展示嫁妆。记者 蒋雪林 摄 走进黄小英的家,她正坐在织锦机前织壮锦,在
苏峪口瓷窑址将瓷胎“二次配方”从元代提前至西夏
中新社银川2月22日电 (记者 于晶)记者22日从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中获悉,苏峪口瓷窑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高石英瓷”,将瓷胎“二次配方”从元代提前至西夏。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该窑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苏峪口瓷窑址是西夏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瓷窑址首次揭示出宋元时期单个完整窑场的规
宁夏苏峪口瓷窑址 发现中国最早“高石英瓷”
2月22日,宁夏银川举办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本次活动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与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活动围绕“苏峪口瓷窑址考古发掘收获”“创烧时间”“制瓷技术与装饰技法传播交流”“中国白瓷发展轨迹”等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据了解,此次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最新发现了独特而高超的窑业技术,将我国掌握瓷胎“二元配方”技术的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
贵州平塘:牙舟古陶淬新语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加强牙舟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让传统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据了解,牙舟陶器产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2月22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牙舟陶工艺作坊,工人在制作陶器。CICPHOTO/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