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国家卫健委:本次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都由已知病原体引起 没有出现新发传染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再过两天就是大寒节气。俗话说“小寒大寒又一年”。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监测结果显示,本次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都是由已知病原体所引起,没有出现新发传染病。这次流感的流行强度低于上个冬季流行季。目前,北方大部分省份和南方个别

广东:1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0655例,死亡95例

据广东卫健委消息,2025年1月(1月1日0时至1月31日24时),广东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0655例,死亡95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40196例,死亡95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乙肝、梅毒、肺结核、猩红热、丙肝,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88%;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艾滋病、肺结核、乙肝、丙肝(乙肝和丙肝并列第三位),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

养肝健脾润燥 中医专家支招春季养生防病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田晓航)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们应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养生防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医专家介绍,春季应注意养肝健脾润燥,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说,春季与肝相应,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不足人易疲乏困倦,肝疏泄失调会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肝气也可能影响到脾胃。因此,饮食要“省酸增甘以养脾”

中国疾控中心:未出现新发传染病,人偏肺病毒并非新病毒

当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多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在国家卫健委1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 总体来看,今年冬春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呈现交替或叠加流行的态势,都是由已知病原所引起,没有出现新发的传染病。预计今年整个流行强度和就诊压力不会高于去年。“流感是引起当前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患者增加的主要疾病。”王丽萍介绍,监测结果显示,流感当

联防联控机制:当前流感仍处于中流行水平,新冠在较低水平波动

一、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提早部署防控工作春季是传染病多发、高发季节。当前,流感仍处于中流行水平,新冠在较低水平波动,呼吸道病原体活动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需密切关注国际和本土病原体变异动态,以及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疫情防控,防范疫情明显反弹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全球及我国周边部分国家登革热、疟疾疫情持续高发,近年来我国进出境人员数量明显上升,加之春季气温升高导致蚊媒密度增大,登革热、疟疾等疫情

新学期开学,北京疾控发布预防诺如病毒健康提示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常在集体单位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密集,增加了诺如病毒感染发生风险。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传播方式多样,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特别需要注意

安徽:1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0939例,死亡32例

2月8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5年1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25年1月(2025年1月1日0时至1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0939例,死亡32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8044例,死亡3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流脑、白喉、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猴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