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飞

陈鲁豫、刘擎、严飞、蒋方舟对谈新书《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日前,《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举行。此次活动由世纪文景携手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资深媒体人陈鲁豫担任嘉宾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青年作家蒋方舟作为对谈嘉宾,共同深入探讨书中话题,带领读者在时代浪潮中探寻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答案。陈鲁豫、刘擎、严飞、蒋方舟对谈。思想的邂逅与碰撞:《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成书缘起《世

赏读|严飞、刘擎:自我重构的过程就是发展和改变自己的故事

严飞:非常喜欢刘老师这个观点——选择去做那些在所有历史条件下都值得做的事情。我想再稍微补充一些现实的案例,就是应该具体怎么做。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我们和很多年 轻人进行了访谈,问他们这一年的经历和心态,前面我们提到很多年轻人会觉得2023年好像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实际上他们也做了很多事情,也都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刘擎:我也看到了,你策划的这个视频有很多年轻人参加,其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有的人说“我今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参考答案

陈鲁豫 刘擎 严飞 蒋方舟 爱情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文科生是否会被AI淘汰、对故乡的美好想象为何回去待一周后就消散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共同撰写的《世界作为参考答案》出版发行。近日,两位作者与资深媒体人陈鲁豫、青年作家蒋方舟对谈,从本书出发,探讨当下年轻人面临的难题和破解之道。《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一书源自刘擎和严飞在哈佛游学期间的深入交流。2023至202

在AI浪潮下,去拥抱和感受这个鲜活的世界|书单2502

刚过去不久的春节里,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数据与算法交织的浪潮中,技术的快速迭代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但我们不能忽视,人类之所以独特,正是在于能想象并感知活生生世界的能力,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天赋,也是连接我们与现实的纽带。阅读,正是激发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份红星新闻的2月书单,有深入大凉山腹地触摸被遗忘的彝族女孩人生的作品,有100多年前就“骂”哪吒脑子都是洞、把观音

史军、刘海龙、梁捷、蒋方舟、严飞、刘擎对AI的回答

在这些回复中,一些人倾向于保持相对乐观或放松的心态,认为我们不必对此过多焦虑,它有可能会带来益处,或者从其他的角度产生相对正面的影响。也许人工智能未来能够成为辅助我们的一种理想工具。也有另一批人给出了严肃且值得关注的回应。这些回应主要针对于AI当下的缺陷以及其本质上与人类的不同。在这些回复中我们能够看到人工智能不足的地方。它真的能够成为帮助人类的工具吗?还是说,它会从信息参考度、思维方式、语言模式

直播预告 | 2025,跟这个世界谈谈

社会的期望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被各种“应该”所包围:应该考上好学校、应该选择热门专业、应该进入工作稳定的单位、应该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些预设的标准答案,使得许多年轻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倍感压力。他们害怕犯错,害怕偏离社会既定的轨道,害怕高昂的试错成本与代价,害怕辜负了以爱为名的期盼与付出,却又渴望旷野与挑战,从而失去了对自我和内在的真正认知与掌

刘擎、严飞、蒋方舟、陈鲁豫齐聚,《世界作为参考答案》北京新书分享会举行

近日,《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总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世纪文景携手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资深媒体人陈鲁豫担任嘉宾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青年作家蒋方舟作为对谈嘉宾,共同深入探讨书中话题,带领读者在时代浪潮中探寻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答案。思想的邂逅与碰撞:《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成书源起《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源自刘擎和严飞在哈佛游学期间的

在“卷”与“躺”之间,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参考答案?|活动回顾

如今,我们时常陷入一种被动状态,似乎被外界预设了人生的标准答案。社会的期望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任何的偏离都被视为错误乃至失败。然而,人生本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真正的“答案”存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动态关系之中。在《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一书中,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奇葩说》人气导师刘擎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展开了数次对谈,从教育、旅行、乡愁、痛苦的讨论,到优绩主义、工具理

国图“文津阅新”开讲 为当代青年解惑

人民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刘颖颖)2月15日,国家图书馆“文津阅新”第十期活动“2025,跟这个世界谈谈——《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共同主办。新书分享会由主持人陈鲁豫担任主持,《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的两位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与现场近300位读者齐聚一堂,围绕这本聚焦当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