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区售票大厅里溜达,伺机偷窃游客手机,太原晋源区警方出手… 佯装是游客游玩,实际是在景区售票大厅伺机盗窃游人的手机。2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公安局获悉,晋源分局经过连续4天的缜密侦查与连续追踪,于近日成功打掉一个盗窃手机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2月3日下午,群众报警称在太原市植物园游玩时手机被窃。接警后,晋源分局刑侦大队、晋源责任区刑警队、晋源派出所三级联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调取公共视频,发现申女士的手机系被一名男子趁其不备盗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深圳证监局提醒您:警惕“买酒荐股”“买酒入股”风险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证监局网站消息,近期,深圳证监局关注到一些不法分子以买酒送投资咨询服务、买酒送公司原始股等名义开展违法活动。这类骗局常见套路有二。套路一,买酒送荐股。首先,不法分子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打造投资专家人设、宣传投资“战绩”。随后,不法分子将受害人拉入股票群,群里有很多“股民”在跟着“老师”“专家”买股票,并声称赚到钱了。不久就有老师助理联系,称购买指定高价酒可以加入老师的VIP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手机里这几个细节确认好 别让AI “看透”你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在享受AI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忽视潜在的隐私危机。隐私收集从位置信息到通讯录,从短信内容到浏览记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权限收集,正编织一张张无形的隐私“捕捞网”。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我们的隐私将面临巨大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借此实施精准诈骗,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防护指南:仅允许APP获取实现基本功能所需的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警惕!这类包裹千万别信!不法分子伪造国债发放通知书行骗→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前不久,江苏盐城的居民单先生接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包裹,打开后发现里面竟然有好几份文件,其中的一份文件,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单先生觉得这事情很蹊跷,就直接去了辖区派出所请民警来帮忙甄别。单先生表示,包裹中一共两份文件,一份为《国债发放通知书》,一份为《国债资金使用说明》,且落款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居民 单先生:“国债发放通知书”上说,中央财政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线上“道观大师”祈福,骗取98万余元!深圳检方最新披露 每逢传统佳节,祈福纳祥是每个人的朴实愿望然而,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虔诚和向善之心以“祈福”之名行诈骗之实将一个个重要节日变成他们的“捞金日”近日,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以“祈福”为幌子的诈骗案案件详情蛇年春节前,在情感上屡遇挫折的花姐(化名),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一名自称“道观大师”的吕某。取得花姐的信任后,吕某以“祈福”“做法事”需要费用为由,多次向花姐索取财物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最高法发布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2月11日电 (薄晨棣、高清扬)近年来,利用网络制造散播谣言、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标明网络行为红线,指明依法维权路径。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分别为:“孙某媛制造、散播网络谣言敲诈勒索案”“赵某杰利用网络敲诈勒索未成年人案”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双12”临近,不少上海市民收到“京东购物卡”!能使用吗? 最近上海一网友反映快递收到“双12购物狂欢”的“京东购物卡”可这份“礼物”没有具体的发件人这难道又是陷阱吗?经过比对发现, 网友收到的“京东购物卡”与正版的京东购物卡正面很大致雷同,列明了“50元”或“100元”的金额。△上图:京东官方公布的购物卡样照;下图:网友收到的“购物卡”但“购物卡”背面与真正的购物卡完全不同并且有不少漏洞正版的京东购物卡由京东发放,背面有一串由灰色薄膜覆盖的激活码, 需要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多位iPhone用户遭遇新诈骗,客服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综合报道近日,有不少iPhone用户反映遭遇了新的诈骗。在社交媒体上,有多位网友反映,自己的苹果手机突然收到了要求重设密码的弹窗提醒,在修改密码后出现了锁屏密码失效、银行卡疑似被盗刷等问题。有人点击允许后被扣费1888元。据媒体报道,2月13日,河北邯郸的梁先生表示,自己的苹果手机是在10日突然收到了重设密码的弹窗提醒,“我的手机系统是iOS16,自动收到了改密码的系统弹窗,提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手机里这几个细节确认好 别让AI “看透”你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在享受AI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忽视潜在的隐私危机。隐私收集从位置信息到通讯录,从短信内容到浏览记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权限收集,正编织一张张无形的隐私“捕捞网”。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我们的隐私将面临巨大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借此实施精准诈骗,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防护指南:仅允许APP获取实现基本功能所需的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