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

浙江金华:五彩板凳龙迎元宵

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三,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虎岩村村民肩扛由100余节板凳组成的传统五彩龙灯,沿村道蜿蜒游舞。板凳龙的龙头被彩灯包裹,装饰有花卉、祥云等图案,在烛光摇曳间营造出“龙腾盛世”的年俗画卷。每年元宵节前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的各村村民都会舞起板凳龙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月10日,赤松镇虎岩村村民抬着板凳龙进行巡游。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2月10日,赤松镇虎岩村村民给板凳龙

新春走基层|锣鼓喧天齐欢腾 共庆“仡佬毛龙节”

2月8日是农历正月十一,盛大的“仡佬毛龙节”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举行。来自各乡镇(街道)的68支毛龙灯队齐聚县城,带来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巡游和集中展演。“仡佬毛龙节”是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闹元宵、送吉祥”的传统民俗。每年春节,当地各村寨就会自发筹措资金制作毛龙,组织舞龙队走村串寨,到各家各户贺新春、开财门,共同度过欢腾喜庆年。2006年,“仡佬毛龙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

台江舞龙嘘花 传承千年的民俗之光

当元宵佳节的脚步临近,整个台江焕发出勃勃生机,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心潮澎湃的节日气息。台江舞龙嘘花,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民俗奇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在苗族的传统文化里,龙象征着吉祥、力量与希望,舞龙嘘花是他们与天地对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独特方式。岁月悠悠,这项传统活动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反而在代代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火光将龙灯映成金龙。张奎 摄百龙

“施秉龙灯”闹新春

2月6日,舞龙队伍在施秉县城内表演。今年春节期间,施秉这座位于贵州省东部的小县城热闹非凡。象征着幸福、安康的数十条“亮龙”游走于小城的街巷。在施秉县的街道上,群龙在舞龙队员的手中上下翻腾、蜿蜒游走,男女老少随龙而动,祈愿安康。舞龙活动进行到高潮处,人们点燃鞭炮、嘘花,舞龙者在火海中跳跃奔腾,蔚为壮观。这就是“施秉龙灯”。2024年12月,“施秉龙灯”被列入贵州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闹非凡庆元宵,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城隍墩古庙舞龙灯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宓天鹏 崔夏铭 张威元宵佳节前夕,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城隍墩古庙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极具传统韵味的舞龙灯活动盛大启幕,吸引众多当地居民与游客前来,共赴这场民俗文化盛宴,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2月9日上午,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城隍墩古庙前人山人海,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欢快而富有节奏的锣鼓声中,色彩斑斓的“巨龙”在舞龙队员手中灵动飞舞,时而上下翻腾,时而左右盘旋,

竖着舞的龙灯你见过吗?国家级非遗——汉阳高龙舞新春

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2月8日夜,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道龙阳新村社区锣鼓喧天、群龙起舞。社区高龙队的队员们舞起9条国家级非遗项目高龙,队员们或头顶肩扛,或口衔齿托,表演叩龙、举龙、抖龙等高难度动作,高5米、重达30公斤的高龙随着锣鼓声上下翻飞。据悉,汉阳高龙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汉阳区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区部分地区。高龙的舞法与其他龙灯不同,属于竖式舞法。2008年,汉阳高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人共舞、机器人醒狮……这里的龙灯大赛年俗传承与科技创新点亮元宵盛宴

2月9日上午,“嗨在高新 乐享舜华——济南高新区第二届年俗文化节暨舜华路街道村居龙灯大赛”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活动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舜华路街道办事处、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承办。活动汇聚舜华路街道5大片区、8个村居、16支龙灯队及近千名表演者,以年俗文化为核心,融入科技与潮流元素,为市民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元宵文化盛宴。千人共舞龙腾舜华,三代同台薪火相传上午8时30分,巡游队伍从天辰路

浙江杭州:萧山河上龙灯胜会点燃喜庆元宵氛围

2月11日,全长近200米的板龙在广场上“盘旋”。当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上龙灯胜会在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热闹上演,沿街将祝福送给百姓。活动的主角板龙由88段构成,全长近200米。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无人机照片)2月11日,全长近200米的板龙首尾相连。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无人机照片) 2月11日,高达两米、重50多公斤的龙头在锣鼓声中前进。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 2月11日,

(新春走基层)浙江丽水“群龙”巡游迎元宵 传统民俗代代传

中新网丽水2月11日电(周健)“锣鼓敲起来,龙灯舞起来,红红火火闹佳节,人人笑开怀……”2月11日晚,随着锣鼓响起,神幡招展,“祥龙闹元宵”舞龙灯彩巡游活动在浙江丽水启幕。从古至今,各式“舞龙”是丽水民众春节至元宵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丽水市文化馆馆长季彤曦介绍,本次巡游集结了丽水全市10个非遗龙灯队伍,每一条龙都有着独特的象征,且有不少“90后”“00后”舞龙队员参与此次演出。表演者们舞动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