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
忆乡愁 品年味|鱼台花饽饽:裹上最甜的乡愁 蒸出最浓的年味
面食在山东有着独霸天下的地位,而花饽饽则是面食中的“至高境界”。春节将至,鱼台县花饽饽非遗传承人程雅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做好的花饽饽放入展示台方便售卖走进程雅娟花饽饽制作工坊,仿佛进入了“面食艺术”的奇幻世界。工坊内,热气腾腾,香气弥漫,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饽饽,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浓的年味。程雅娟(右)正在给顾客讲解花饽饽的款式 2025乙巳蛇年的到来,也让程雅娟的花饽饽融入了许多
现代化设备“焕新”300年老手艺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李志浩)“从正月初六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完成客户订单,制作各类面灯和大枣饽饽。”眼下,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岔河村的花饽饽生产车间里热气腾腾,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淑和乡亲们正在蒸制一屉屉喷香的花饽饽。在山东胶东地区,花饽饽是一种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手工面点,造型精美多样、文化意涵丰富。每逢重要节日、红白喜事,仙桃、石榴、飞龙、金蛇等各类造型的花饽饽必被端上餐桌、祭台,如今是
潍坊昌邑:大饽饽香飘全国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春节将至,潍坊昌邑市老面大饽饽进入产销两旺的时节。走进位于昌邑宾馆的乐春面食提货处,两个十几米长的冷藏箱连在一起,工人正忙碌地搬进搬出,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大饽饽礼盒,已经有不少市民前来提货。“为了方便市民购买和通过线上团购的顾客前来取货,我们特地在这里设了两个冷藏箱来存放大饽饽,随着时间离春节越来越近,现在都来不及入库了,大饽饽随来随售。”现场工作人员姜洪成说。线下实
新华社聚焦山东潍坊:花饽饽里的年味传承
在山东潍坊,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蒸制花饽饽,以祈愿来年的吉祥如意。潍坊花饽饽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多样,寓意美好。新春将至,面点师们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设计出蛇宝宝、蛇盘等新颖独特的造型和图案,不仅具有食用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新春走基层丨潍坊临朐:热气腾腾花饽饽 蒸蒸日上好生活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尚志伟 潍坊报道走进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的乡麦花样馒头店,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郭晓青正在熟练的制作手中的“聚宝盆”,眼见一个个色泽金黄的面胚在巧手下逐渐成形,精巧的面制装饰“小件”逐一点缀到面胚上,一排精巧的“花饽饽”就这样做好了。“我是‘临朐面艺’非遗传承人,这门手艺传到我已经是第4代了。”郭晓青手中不停,“现在正在做的‘聚宝盆’有着来年招财进宝、生活富足的好寓意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王仁山 摄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吉祥中国年 | 蒸花饽饽过新年
从“小作坊”到标准化工厂 建设银行金融“面引子”助花饽饽“蒸”出好日子
凌晨1点,在威海文登金长林花饽饽工厂,总经历林英军正在复盘当天直播间的销售数据,以及线下直营店、工厂店和合作企业订单,匡算着春节前各类花饽饽单品、礼盒的备货量。春节前的一个月,是他和工人们最忙的时段。花饽饽,又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在胶东地区,每逢过年、过节,老人祝寿、新人结婚、小孩满月抓周等重要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锅造型独特的花饽饽,寓意着“蒸蒸日上”。2009年,胶东花饽饽习俗被
首个“非遗版”春节,山东各地非遗引领过年风尚
欢快铿锵的鼓点、热情豪迈的伞舞、变化多样的队形……临近春节,商河县孙集镇杨庙村又热闹了起来。年近八旬的商河鼓子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克圣把过年回村的年轻人召集起来“跑场子”,为春节的鼓子秧歌表演作准备。“‘伞、鼓、棒、花、丑’全乎咯,鼓打起来,‘场子’跑起来,年味就来了。”杨克圣告诉记者,在商河,鼓子秧歌就是年味的具象化表达,老人孩子都爱学会跳,每逢春节,各镇街、行政村都会自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