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三代”外籍医生的中国春节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三代”外籍医生的中国春节》的报道。“不用担心,先做一个散瞳验光,确认100度近视是真性还是包含假性。”在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的诊室,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莉莉娅·波波娃正在为一位儿童患者检查视力,一旁的翻译熟练地把诊断结果翻译给家属。1月21日,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外籍专家莉莉娅·波波娃为患者看诊。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今年85岁的莉莉娅,是大庆眼

时光相册丨我们的春节·吃年夜饭喽!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1959年,在北京市郊,人们在春节前夕一起包饺子。新华社记者 王辰增 摄1953年春节,天津市民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新华社记者 盛果 摄20世纪60年代初,辽宁鞍钢老工人于德举一家在吃年夜饭。为过年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是当时人们颇费脑筋的事。新华社记者 苗明

中国影史第一,冲击全球纪录

为什么“哪吒”可以高开飙走?大年初六凌晨,影院经理戴茜在自己的同行群里问了一句:“各位影院同仁们,你们还好吗?”即便是凌晨,500人的群仍然热闹着:“今天晚班绝对要累趴下”,“晚班经理在我旁边瘫倒”,“我靠着墙喘口气”,“嗓子根本说不出话了”,“凌晨4点下班”……不仅人“累麻了”,机器也快要顶不住,戴茜影院里的爆米花机坏了两次,平时一天里都不用爆两次,这个春节,爆米花机一刻也没停过。连保洁也忙不过

超越张艺谋!导演饺子跻身导演票房榜前三甲,距榜首陈思诚不到15亿

据灯塔专业版最新数据,截至2月11日22时34分,导演饺子已凭借《哪吒》系列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拿下139.93亿元票房成绩,超过张艺谋,跻身中国导演票房榜前三甲,并且,饺子与榜首陈思诚的差距不到15亿。以目前票房猛增的趋势,饺子问鼎榜首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导演票房榜单(图源:灯塔专业版)榜单显示,目前,位居导演票房榜榜首的是凭借14部作品拿下154.51亿元票房的陈思诚,第

《哪吒2》是中国动画的“万鳞甲”!他们是“龙鳞”中的一片→

元宵节已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纪录仍在不断刷新。到2月12日晚,电影票房已突破95亿元。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的创新突破,来自“动画界的万鳞甲”——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合力托举。动漫产业的“创业史诗”如何写就?据电影主创团队提供的数据:《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1864个镜头,特效镜头1400个;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镜头数达到2427个,特效镜头1948个。对任何

饺子汤圆“不好卖”,速冻企业跨界寻增量

每年冬至到次年元宵节,以饺子、汤圆为代表的速冻面米食品进入销售旺季,业内预判销售高峰在北方小年当天到来。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为抢夺旺季市场,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品牌加大了促销力度,部分商超点位还配有专门导购人员。除传统速冻面米品牌外,盒马、叮咚买菜等渠道平台,袁记水饺等餐饮品牌也加入混战,令原本竞争激烈的速冻面米市场更加“内卷”。各大厂商在加快推新速度的同时,继续提升产品质价比,价格战有

“洋媳妇”的蛇年愿望

编者按: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场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1月30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四海同春中国年”全媒体报道,邀请在海外的山东人和在山东的外国友人讲述过年的经历,展现多元文化交融下中华文化的魅力,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故事。“洋媳妇”的蛇年愿望“看这边!茄子!”大年初三,在郓城县程屯镇肖前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来自摩洛哥的“洋媳妇”苏米娅端着刚包好的饺子,让丈夫杨自水拍照

《哪吒2》申公豹“代购药单”曝光,网友直呼饺子导演专业!医生提醒……

2月8日晚#申公豹代购的药单打工人也能用#冲上热搜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影片里不少人物也火爆出圈其中,申公豹的口碑节节逆袭,惹人共情:他是村里的小骄傲也是仙界的边角料更像是职场中平凡努力的我们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 官方微博在影片中,李靖来请求申公豹放大夫出城买药为陈塘关百姓医治,虽然申公豹没有答应,却让李靖留下了药材清单。随后,各种中草药一车一车地运进陈塘关,三七、田七粉、蒲黄、茜草、冰

《哪吒2》美国上映一票难求,奥斯卡评委喊话饺子:期待角逐奥斯卡,我会投票

2月16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已超115亿元。目前,《哪吒2》海外票房达到2334.9万元。《哪吒2》当地时间2月14日在美国上映,一票难求。在影城洛杉矶,希拉·索菲安和艾伦·埃拉索夫两位奥斯卡评委前来观影,观影之后的她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但热情输出了对吒儿的喜爱,还喊话饺子导演:“希望《哪吒2》可以角逐奥斯卡奖,这样我将有机会为您投票。

青青芫荽

芫荽,别名香菜。芫荽,原名胡荽,《博物志》中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认为自己是胡人,胡荽听起来不顺耳,下令改名为芫荽。芫荽,印象中羽状复叶,叶子呈长条形。儿时母亲不喜欢芫荽菜,觉得它的味道太冲,但父亲却十分爱吃,他还特意在后屋山边开垦了一分地,专种芫荽菜。一丛丛,青钱大小的绿叶边缘呈锯齿状,纤细的根茎生动水灵。轻风微漾,芫荽们挨挨挤挤地连成了一片,充满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