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

黄旭华院士追悼会现场,86岁老友李德仁院士赶来相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据《湖北日报》报道,2月10日10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当日,黄旭华院士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与他送别。报道称,在2月8日、9日两天,预约前往吊唁的总人数有9000多人。直到2月9日晚9时多,记者在现场看到,仍然有市

原创 铁饭碗彻底没了?院士终身制取消,根治“茅台院士”成败在此一举

近些年来,“茅台院士”“出国院士”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社会各界纷纷质疑,如今的院士是否还能引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近日的两院院士大会,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审议,进一步完善明确了院士的增选退出机制。学术界的水究竟有多深?本次改革能否让高高在上的院士们重新低头回归到“科研”二字上?院士制度改革1948年3月,我国经过精挑筛选,选拔出了第一届81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华

人事时间|“院士部长”都有谁

“两院”院士是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近日,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原校长黄如出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部长级)。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她还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黄如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他深夜逝世,享年93岁,生于广东兴宁

昨晚(3月1日),中国农业大学发布“汪懋华院士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汪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8日2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汪懋华院士,男,汉族,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1956年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教授高镇同逝世,曾培养出6名两院院士

讣 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镇同同志,于2025年1月21日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高镇同同志1928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都昌。1950年毕业于原北洋大学航空系,毕业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52年随清华大学等院校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镇同同志一并转入北京航空学院任教至今,长期担任材料力学实验室

山东省驻沪办、省人社厅联合看望在沪院士

海报新闻记者 刘敬怡 上海报道1月20日至21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文勇,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委员、副主任石云峰一行赴上海部分高校院所,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在沪院士。慰问团一行先后到中山医院、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看望了葛均波、刘明、孙胜利、朱美芳、张荻等院士,转达了省委、省政府对院士们的新年祝福和关心关怀,转交了省委组织部给院士们的新年贺信

赫赫而无名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离世 交大老师:黄老安心做事的态度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海报新闻记者 赵恩 刘敬怡 上海报道“敬爱的黄旭华学长,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敬爱的黄旭华学长。”2月7日,上海迎来了年后第一场寒潮。强冷空气的侵袭使上海的温度跌至零下,然而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却仍有人不惧寒意,悼念“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交大校园内的追思横幅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

痛别!巨星陨落,享年93岁

据中国农业大学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汪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8日2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汪懋华院士,男,汉族,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1958年至1962年由学校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