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

武汉中山路小学百余名师生代表吊唁黄旭华院士,学校连夜制作木质雕刻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通讯员 柳丽2月8日,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百余名师生代表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前往吊唁我国著名科学家、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黄旭华院士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一生,他的离世让全国人民深感痛惜,中山路小学的师生们也以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意与怀念。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以黄旭华院士命名的科技教育中心的小学,中山路小学的师生们对黄院士怀有深厚的感情。2024年,黄

黄如院士不再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据东南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显示,中科院院士黄如已经不再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公开资料显示, 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她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黄如 资料图 图源:东南大学网站黄如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199

小学开学第一课,院士开讲授真知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通讯员 钱文艳2月13日,新学期伊始,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迎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梅林院士。金梅林院士不仅为全校师生送上了新学期寄语,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科普第一课《迈向科学之旅——探索动物与人类健康的奥秘》,为新学期的启航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和科技色彩。当天,学校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以“立志强国有作为,江岸少年启新程

致敬黄老,一路走好!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在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现场,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排队献花,有人特意将花海摆成了潜艇的模样。今天,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举行。来源:人民网

纪念黄旭华|六年前,一位可爱又寻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回到2019年,总是在书本和新闻中出现的老人,就坐在我们面前,那是一位可爱的寻常老人,说话带笑意,脸色红润润的,身体随着讲述有小幅的晃动,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里有神采。”“黄老过世了。”2月7日中午不到,有老同学发来消息,我生出一点恍惚。下意识地快速点开朋友圈,黄老过世的消息果然已呈刷屏之势——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原校长黄如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委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黄如已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此前,黄如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公开资料显示,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她还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黄如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199

痛别!巨星陨落,享年93岁

据中国农业大学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汪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8日2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汪懋华院士,男,汉族,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1958年至1962年由学校选派

纪念黄旭华|六年前,一位可爱又寻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回到2019年,总是在书本和新闻中出现的老人,就坐在我们面前,那是一位可爱的寻常老人,说话带笑意,脸色红润润的,身体随着讲述有小幅的晃动,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里有神采。”“黄老过世了。”2月7日中午不到,有老同学发来消息,我生出一点恍惚。下意识地快速点开朋友圈,黄老过世的消息果然已呈刷屏之势——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

黄旭华院士为何两次亲赴湖北这所农村学校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得知黄旭华院士仙逝的信息,我们全校师生心情十分悲痛。黄院士两次访问我校,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2月7日,湖北英山县金铺中学科普教育负责人陈荣军说。2月6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与师生代表座谈陈荣军回忆,2014年12月14日,经过在中国船舶七一九所工作的校友叶水生牵线,

原创 铁饭碗彻底没了?院士终身制取消,根治“茅台院士”成败在此一举

近些年来,“茅台院士”“出国院士”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社会各界纷纷质疑,如今的院士是否还能引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近日的两院院士大会,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审议,进一步完善明确了院士的增选退出机制。学术界的水究竟有多深?本次改革能否让高高在上的院士们重新低头回归到“科研”二字上?院士制度改革1948年3月,我国经过精挑筛选,选拔出了第一届81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