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

“打一针”可延长锂电池寿命,复旦团队研究成果登上《自然》

近年来,锂电池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的需求。比如,电动车电池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高性能寿命;低温使用会加速电池变坏;储能电站和极端环境储能场景需要电池寿命提升一个数量级;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电池退役回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面对这些紧迫问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 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记者吴振东、陈杰)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

中国消防协会:提升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消防安全水平

中国消防协会日前在北京发布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消防安全相关报告,提出全链条、系统性消防安全解决方案,聚力提升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消防安全水平。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放电倍率高,是数据中心电源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系统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本质安全和应用安全,对保障数据中心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份报告提出,锂离子电池优先